1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1.1鱼体本身带有的病原体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有些个体本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虫(简称病原体)。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或鳍基部、鳃瓣及鳃丝上,有些寄生于肠道内或腹腔中。一般情况下,肉眼难以观察到,这就给我们诊断鱼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鱼类体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病原体就会大量生长繁殖,不断侵害鱼体,发生一系列病变。
1.2环境因素所致池塘的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并且也是鱼类病原体的主要孳生场地和传播源;如池塘内淤积过厚的池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鱼类敌害等。一些病原微生物常通过水体的流动从一处流向另一处,所到之处都被污染;有些病原体衍生于过厚的淤泥或水草之中,当水温适宜时,就可进行大量繁殖;而有些病原体则是以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或鱼类敌害为中间宿主,为鱼类病原体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3人为因素所致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3.1饲养管理不当主要表现在投饵施肥不洁,所投喂的饵料常携带着大量病原体,特别是投喂被污染过的水草,可将病原体带入水体或直接进入鱼类机体。有些施用未经发酵处理的有机肥,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1.3.2操作不当在拉网起捕、干塘捕捞或并池饲养过程中,常因操之过急,动作鲁莽,使鱼体表受到损伤,而易患水霉病、赤皮病或细菌性烂鳃病。
1.3.3使用不洁用具常见的用具有网具、鱼盆、鱼种箱、饵料桶、氧气袋、装鱼桶、增氧机、潜水泵等,当在被污染过的水体中使用后,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又立即用于其他池塘作业,这也是鱼病传播的又一途径。
2预防鱼病传播的方法
2.1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彻底清除池塘过厚淤泥,并铲除池塘四周杂草和水生植物的根、茎等。有条件时可使用化学除草剂将池塘中的水生植物彻底根除。并放干池水让其曝晒,再注入适量的水,用药物进行消毒处理
(1)按每667m2用生石灰80~100kg+茶粕40~50kg溶化后全塘泼洒;
(2)按每667m2用五氯酚钠15~20kg或漂白粉20~25kg+硫酸铜2~3kg溶解后全塘遍洒。
2.2搞好鱼种消毒所投放的各类鱼种,不管是自育还是从市场购买的,一律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下塘放养。鱼种消毒的具体方法是:
2.2.1用25~30g/L食盐水+90%的敌百虫结晶100g,浸泡鱼种10-15min;
2.2.2用0.2~0.3g/m3孔雀石绿或10~12g/m3高锰酸钾+0.5g/m3B型灭虫灵,浸洗鱼种8~10min;
2.2.3可用20~30g/L的食盐水+1g/m3敌百虫+0.8g/m3硫酸铜混合液浸洗鱼体。以上3种方法均可有效地杀灭鱼种体表的病原体。
2.3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2.3.1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凡是池塘注入新水或是鱼病发生的旺季,严把池塘水体消毒关,可按667m2用强氯精350-400g兑水全塘遍洒,或每667m2水面用硫酸铜1.5~2kg+B型灭虫灵800g兑水全塘泼洒。
2.3.2坚持科学投饵施肥所投喂的饵料要求新鲜,无霉变。草料可用0.7g/m3硫酸铜溶液或1g/m3漂白粉溶液浸泡10min再喂鱼。有机粪肥最好堆放经充分发酵腐熟后再施入池塘内。这样不仅改善了水体中的肥度,还可有效杀灭粪肥或有机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
2.3.3严格渔具消毒
网具类使用后曝晒。也可用药物消毒,如来苏儿,菌毒灭,75%酒精溶液等都可用作渔具消毒,渔具最好做到专地专用。
2.3.4发现病鱼及时作出处理
如发现池塘鱼类患病时,应立即将病鱼捞起,确诊鱼病对症下药,及时治疗。病国死尸不可乱丢,要及时烧毁或作深埋处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2.3.5捕杀鱼类敌害,防止病原传播可用毒饵诱杀蛙、水蛇、水鼠、翠鸟等敌害。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