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分析,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
①患有蚧螨、蠕螨或毛虱等体外寄生虫;
②由皮霉菌类中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秃毛癣,即皮癣;
③受风寒和潮湿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急性湿性皮炎;
④动物所利用的营养物质中某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而引起的营养缺乏症。
由于患病原因不同,其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也各异。
疥螨虫:临床症状:皮肤红肿、剧痒,皮肤溃疡,形成黄白痂皮,似米糠状。
蠕螨虫:临床症状:毛囊周围有小红突起,皮肤溃疡、脓肿,有银白色皮屑。
毛虱虫:临床症状:瘙痒难忍,啃咬皮肤和被毛,有鳞屑。
吸血虱虫:临床症状:奇痒,动物惶惶不安。
防治措施:这些都是体外寄生虫引起的病症。这要驱虫。内外驱具有高效、安全、无毒、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最主要是加强饲料营养供给和驱虫工作来预防食毛。
真菌感染:临床症状:被毛出现灰色圆形秃斑,毛易断,皮肤有痂皮。
防治措施:2%碘酊或碘甘油涂擦患部。
湿疹性皮炎:临床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局部瘙痒,脱毛。
防治措施:消除致病因子,消炎平或皮康霜涂擦患部,肌注地塞米松2~6ml,1天1次,连用3天。
以上病症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是加强卫生防疫,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笼舍、饮食用具等的消毒工作。
营养缺乏症:病因和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如VB,缺乏时,主要表现为全身被毛粗乱、逆立;VB2、VB12和泛酸缺乏时,主要表现为全身被毛一块一块地脱落,毛色变浅淡,有脂溢性皮炎症状;生物素和铜、钴、硫、锌、铁、锰等微量元素或含硫氨基酸不足时,都会引起秃毛症或食毛症。营养缺乏病侵害部位为全身被毛和皮肤,一般是从耳→颈→前肢→体侧→尾部的缺毛过程。
防治措施:根据分析发生的原因,消除致病因子,缺什么营养就补充什么营养进行治疗。本着科学饲养的原则提供足够量、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物质,本病可以预防。处于妊娠期的母兽,一方面要确保胚胎的正常、健康发育;
同时,还要为产后泌乳储存营养;此外,还要为脱换冬毛,生长夏毛做准备。因此,毛皮动物妊娠期在饲养管理上需要额外的小心。
在生产中,笔者认为,饲养妊娠期的毛皮动物有八忌:
一忌喂给发霉、变质或有毒害、有刺激性的饲料变质的鱼、肉;发霉的玉米、麦麸、花生饼,以及出芽的生土豆,没有煮熟的豆浆、大豆粕以及大量的酒糟、太多辣椒的泔水等饲料原料,都可能导致母兽流产。
二忌饲料单一。如果长时间就是只给毛皮动物饲喂3、4种饲料原料,就可能会出现产仔率低或成活率低的情况。
这个时期,应该供应给毛皮动物饲料原料种类丰富的原料,特别是蔬菜不能缺少。实验表明,喂给种类丰富的、
配比科学的毛皮动物专用饲料添加剂,比不喂添加剂的产仔数量提高23.2%。
三忌不分阶段的给母兽喂过多的高能高蛋白饲料。怀孕的毛皮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规律为:前期需要较少,中期较低,后期较高。因此,在前、中期不能给予过高的能量和蛋白饲料原料,而在后期,应适当的增加。否则就因过肥而引起难产。
四忌饲料太稀或太粗。饲料太稀或太粗,体积过大,就压迫了子宫,不利于胚胎的发育。
五忌饲料变化太快。毛皮动物的嗅觉、味觉很发达,并且记忆力很强。如果我们的饲料变化太快,就可能引起毛皮动物拒食或吃食数量减少,从而影响胚胎的发育。
六忌防疫、驱虫。由于防疫的应激作用,可能导致流产或死胎;驱虫时使用的药物,一般都有毒性,对胚胎造成伤害。
七忌使用退热药、泻药。
八忌异常的声音或惊吓。毛皮动物胆小、易受到惊吓,每年各地都有毛皮动物由于受到异常的声音、颜色、陌生动物的惊吓等引起的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