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收割现场玉米堆积如山,即使上千吨,也只能满足企业2~3天生产所需。但昔日红火场面,记者此行并未看到,只见蓝白相间的大厂房空空荡荡
一粒不起眼的玉米,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
按加工流程,玉米深加工可先分离成淀粉,然后再提纯酒精,制造乙醇汽油,或将淀粉转化成糖、赖氨酸等其他提取物。
玉米,也使有“绿色的大草原”之称的辽宁产粮大县昌图,有了招商引资的本钱。
国庆节后,当辽宁南部玉米收获已近尾声,吉林玉米收割进度不一时,从吉林四平到辽宁昌图再到沈阳,记者仍可看到田野里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玉米稞。
不与人争粮
为寻找替代能源,应对原油价格高企,早在2000年左右,发改委决定扩大车用乙醇汽油试点范围,而玉米深加工也在当时被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
为此,“中央财政投入国债资金4.8亿元,用于河南、安徽、吉林三省燃料乙醇企业建设”,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并对试点企业免征燃料乙醇5%的消费税。自试点以来,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共减免两税1.9亿元。
由于财税政策支持,又有高额利润回报,再加上比其他玉米加工企业可承受更高的价格,以燃料乙醇等为目标的建设产能一度超过1000万吨。
与此同时,各省也在加大玉米产业开发力度,从银行信贷、投资建厂等方面支持玉米深加工企业。“这么多玉米深加工投资企业进入,首先解决了当地‘卖粮难’问题,”辽宁昌图县招商局局长崔玉良10月10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种粮农民这几年收入主要来源于此。”
但消耗也惊人,按照吉林2010年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达4000万吨计算,吉林目前玉米产量与其产能基本持平。再过一两年,吉林或将外调玉米。
发改委文件显示,“十五”期间,我国玉米消费量从2000年的1.12亿吨增长到去年的1.34亿吨,年均增长2.5%;其中,饲料消费呈下降趋势,深加工消耗却不断增长。
正由于玉米深加工业产能扩张过快,导致产业链畸形发展。“十五”以来,一些主产区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合计产能增速远超玉米产量增幅,导致外调原粮减少,影响饲料加工业。
如果玉米深加工业发展不考虑国内资源而盲目扩张,就可能打破国内玉米供求格局,增加国家食物安全风险。基于上述考虑,发改委开始修订之前对玉米深加工业鼓励发展政策,于日前发布《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须经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不允许外商投资生物液体燃料乙醇项目;拟建项目停止建设,不再核准新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并限制以玉米为原料的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项目;提高淀粉糖、多元醇等不足产品供给。
“虽然很多酒精厂已建起来,但企业是为了获取国家每吨酒精1000多元补贴,拿国家免税政策上马的,而巨额投资也还属国家总资产。即使现在由于政策调整有了损失,也是企业应承担的,”赵友山告诉记者,“当时企业上马玉米乙醇项目,也并未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和饲料短缺问题。”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联集团上海研究所副所长郝玉有10月10日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去年我们到刚建成的沈阳玉米工业园时,就已知道国家限制玉米深加工业发展了,尤其限制玉米做乙醇酒精原料。”
不过,郝玉有解释,玉米作为乙醇酒精原料只是一个方向。沈阳玉米工业园区下一步还可以向多渠道开发。比如,玉米深加工产品除了酒精,还有淀粉、氨基酸、有机酸、多元醇等产品,将其产业链延长。
“如果对玉米下游全部限制,那玉米就没有市场了,这就牵扯到产业格局问题。”郝玉有说。
无论如何,酒精深加工企业比淀粉深加工企业前景更加不妙。由于原料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偏低,而且存在与人争粮问题(3.2吨玉米才产1吨燃料酒精),目前已运行的乙醇加工企业纷纷减产,再加上国家对再建、再批深加工企业调控限制,玉米实际消耗量将下降400万~500万吨。
金良与万顺达的不同境遇
一般玉米深加工企业现场收购,然后按照水分不同归仓入库。吉林省梨树县胜利果乡合作社负责人老郭10月12日告诉记者:“通常粮贩子上门收,我们种粮户不直接送。”
他介绍,目前陈玉米价格0.7元/斤左右,水分玉米0.6元/斤左右就值得卖,“我们地区今年减产2~3成,我这十多亩地,毛收入1万多元。”
粮贩子多将玉米卖到与梨树县毗邻的昌图县。而位于昌图八面城镇的辽宁金良生化发展有限公司,由沈阳金良公司及曙光农业发展集团兴建,去年引进了20万吨食用酒精项目。
记者获知,该公司总投资5.5亿元,可产食用酒精5万吨、高蛋白饲料5万吨,年产值1.5亿元,“而这些投资,没有一分银行贷款。”辽宁铁岭曙光集团董事长宋立新介绍。
“2006年初酒精市场还很好,每到一个企业都车水马龙。但目前看是买方市场,我们只能降价卖掉。”金良生化发展有限公司书记白忠信10月13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们每吨酒精卖到4300元左右并不划算,要4500元以上才有得赚。
据他回忆,去年收割现场玉米堆积如山,即使上千吨,也只能满足企业2~3天生产所需。但昔日红火场面,记者此行并未看到,只见蓝白相间的大厂房空空荡荡。
由于国家限制玉米深加工企业政策出台,“我们去年10月份投产,但现在酒精厂已停产了。主要在等价格,玉米涨价,而酒精降价,企业承受不了,”他说,“不光价格不合算,国家也不补贴,还对粮食严格控制,不让生产。”
2006年12月发改委《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中明确,非定点企业生产和供应燃料乙醇及燃料乙醇定点企业未经国家批准的,一律不给财政补贴。
1吨燃料酒精生产成本仅原料就超过4000元,但1吨乙醇汽油售价也就4000多元,为此,国家对生产企业实行特殊补贴政策。近3年,国家对燃料酒精补贴越来越少,从2050元/吨降到1300多元/吨。总之,“只要补贴,生产乙醇酒精还能赚。”赵友山说。
“如果没有补贴,企业仅生产淀粉、酒精亏损无疑。”吉林长岭吉隆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文10月14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虽然我们上马的是勾兑白酒酒精,不是燃料酒精,但由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再加上全国蜂拥而至的酒精厂,造成玉米价格高,酒精价格波动。”白忠信解释
“而今年秋玉米收购依照企业运行而定;如果不开工,就不收了。”白忠信说,他们现在的任务只是“看家护院”。
“国家目前对粮食深加工这一块严格控制,不仅酒精,淀粉加工和其他深加工项目也一律停批。”昌图县招商局局长崔玉良对记者说。
目前,他们已不再研究新项目,对已建成玉米深加工企业,虽说对经济拉动很多,但由于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除了做饲料,玉米生物化工等产业都不搞”。
不过,现在“招商这一块,受到限制”,崔玉良介绍,“我们招来两个酒精厂,都撂下了。”
位于昌图镇的昌图万顺达淀粉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淀粉深加工企业之一,投资4.3亿元,年产玉米淀粉40万吨,消耗玉米70万吨。
“我们企业现正常运行,收购价格比一般企业一吨高60~80元钱。”10月14日,辽宁万顺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方明向记者介绍。
至于发改委出台的限制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的政策,“看不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当然现在利润还薄,不能扩大再生产,这些都限制了企业发展。”李方明说。
沈阳玉米工业园
出了昌图,再往沈阳,这里有刚建成的东北最大玉米工业园区――沈阳玉米工业园。
2006~2007年度,辽宁饲料玉米及深加工玉米需求900万吨,而玉米产量约850万吨,本省自用不够,需外进玉米,为满足本省需求,去年10月,沈阳玉米工业园启用。
2007年10月14日,在位于沈北新区核心区――蒲河新城,记者看到宽阔马路边的宣传栏上写着:沈阳玉米工业园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以玉米及秸秆为原料,以生物新材料、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为主攻方向,利用5~10年时间,实现总投资400亿元,年玉米加工能力1000万吨,产值过千亿元。
轰轰隆隆的建设工地,提醒记者这里仍在创业,与气派的中粮集团面粉厂相近的,还有安达威饲料加工厂和电厂。
宣传栏明示,“吉隆玉米深加工项目”,由吉林长岭吉隆玉米加工有限公司投资,总额5.2亿元,占地100亩;2008年底全部竣工,投产后产值达12亿元,年加工玉米40万吨。
“大型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建成后,厂子主要做麦芽糖,再往下还有麦芽糊精、葡萄糖,一直往下开发,”长岭吉隆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文10月13日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如果今年年底投产,我们也要收购粮食。但量不能小,一年需要10多万吨。”
而对于发改委限制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的文件,杨国文表示,他们厂子既已建成,就要继续做下去,并且投入全部利用外资,“我们没用银行贷款,总投资5个亿。”杨国文说。
像吉隆这样入驻的玉米加工企业,在沈阳玉米工业园不算少数。
记者见到2007年蒲河新城招商项目情况表显示:大翔饲料,计划总投资0.8亿元;玉米深加工及生物科技,计划投资7亿元;康和生物玉米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万顺达酒精与燃料乙醇项目,投资20亿;以及由中粮集团收购沈阳红梅味精、投资17亿元的中粮谷氨酸等项目。
总体而言,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联集团上海研究所副所长郝玉有说,沈阳玉米工业园未来要利用新的玉米转化技术,向现代生物制药、生物材料和生物化工为辅的新型玉米工业转化。
2006年辽宁省政府发布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表明,其农产品粗放加工现状比较突出。以玉米加工为例,玉米是辽宁第一大粮食作物,2005年产量达 1069万吨,加工比例占40%,但绝大部分集中于加工饲料和普通淀粉。而变性淀粉、燃料酒精、医用材料、玉米纤维等高端产品刚刚起步。
为此,去年下发的《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就要求,到2010年,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要由20%提高到35%,玉米淀粉总产量的70%要转入深加工;重点在组织玉米淀粉下游产品生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发展玉米能源和玉米新材料。
之前国家政策允许玉米深加工企业运行,而现在基于粮食安全考虑限制生产,郝玉有表示,突然刹车,对企业打击很大,因此应考虑给个转型政策。
而“东北三省适合种玉米,国内30%以上玉米来源于此,农民收入也源于此”,郝玉有解释,因此在玉米深加工业存在与人争粮的情况下,应将玉米作为立体产业来看,尽量利用玉米秸秆等废料开发,避免与人争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