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了水泥路、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砖瓦房、找到了合适的增收项目,新农村建设让黑龙江省万余村屯变了模样,全省千万农民从中受益。
地处黑龙江边陲的黑河市爱辉区二站乡南二龙村是一个只有79户、300多口人的小村子,也是全省300个贫困村之一。南二龙村村支书刘春运说:“由于缺资金,多年来村边的二龙河上都没有桥,村民到村南边务农要涉水过河,春秋季节河水冰凉,十分遭罪。”
在新农村建设中,黑龙江省军区主动提出帮扶南二龙村,头一件事,就为村民在二龙河上修了桥,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在2009年农业生产遭受罕见的自然灾害情况下,黑龙江省军区组织南二龙村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和山产品采摘,两项收入分别达到18万元和20万元,加上黄牛、山绵羊的养殖,农民收入实现了大灾之年不降反升。
记者从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南二龙村只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09年是黑龙江省实施第二批“新农村建设工程”的第一年,全省共完成建设里程21300公里,解决了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35亿元改造泥草房22万户,完成了9000个村屯的绿化任务。
密山市兴凯镇东发村的“明白人”李海林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想养奶牛,但没钱投入,一家一户两三头牛,形不成规模,效益很低。自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鸡西军分区先后为村民协调50多万元贷款,还请专家来村里培训,帮助村民养牛。现在全村奶牛存栏800多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3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翻了一番。
除了改善农民生活的“硬件工程”,黑龙江省还把寻找增收项目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件工程”重点落实。仅在2009年,黑龙江省财政厅、国资委等单位就启动帮建项目2310项,落实帮建资金2.89亿元,让众多农民寻找到增收致富的门路。
除了部门帮建形式,黑龙江省各地还涌现出村企共建、工业园区带动等多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五常市中良美裕公司投资1900万元为160户农民新建了80栋二层别墅,农民不拿一分现钱即可搬入新居,用宅基地和8年的合作社利润分红偿还,实现了村企共赢。
宾县西川村借助地处开发区的优势,投资8200万元整体搬迁7个自然屯,建设楼房13栋、新式平房116栋,建设的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和秸秆固化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嘉荫县乌云镇投入建设资金4128万元,实施整乡推进,所辖的1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化,农民吃上了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等。
路宽了、水清了、村美了、人富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2009年,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9个非试点村,自愿筹集资金1349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全省有352个非试点村不等不靠,主动筹资金、找项目,开展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