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在农业领域大力推行低碳技术,并不断创新生产模式,形成集约化生产,提高效能,也就是中央一号文件所说的“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在这一过程中,资本要素将充当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有关专家表示,改变农村生产方式,除了政府财政投资和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以外,更需要“市场资本”的积极介入。只有市场资本在农村落地生根,才会孕育出更多的现代农业企业,也才能推动低碳农业的兴旺发展。
尽管“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并在今年“两会”期间作为政协的“一号提案”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提及“低碳”这一概念,人们往往更多地想到工业,想到城市,甚至已细化到生活方式,但涉及农业、农村和占我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却较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的农业系统,即低碳农业模式可以抵消掉80%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免工业化肥的生产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而禁止化肥的使用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全国提出发展低碳农业的建议:“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政策,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区域经济发展中重点考虑的领域之一,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已成当务之急。”
作为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务农免税,补贴年年增,农粮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形势持续向好。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7253亿元,增长21.8%;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达8183亿元,比上年再增加930亿元。而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看,今后更将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可以说,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与外部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大,已将发展低碳农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作为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低碳农业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将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不过,从目前来看,低碳农业虽然前景广阔,但起步阶段依然困难重重。比如当前发展低碳农业缺乏科技的支撑,同时,传统的生产模式也限制了规模化低碳农业的发展。因此,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在农业领域大力推行低碳技术,并不断创新生产模式,形成集约化生产,提高效能,也就是中央一号文件所说的“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在这一过程中,资本要素将充当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长期以来,资金的匮乏一直是造成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瓶颈。为改变农村金融失血的状况、吸引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银监会2006年底就做出决定,从机构种类、资本限制等方面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政策。据银监会披露,截至2009年末,共核准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按照银监会的工作安排,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设立129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不过,有关专家表示,改变农村生产方式,除了政府财政投资和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以外,更需要“市场资本”的积极介入。只有市场资本在农村落地生根,才会孕育出更多的现代农业企业,也才能推动低碳农业的兴旺发展。事实上,自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来,土地流转为资本下乡打开了一扇政策之门。当前,推动资本下乡、加快土地流转,已成为不少地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而低碳农业的兴起,或将掀动新一波资本下乡的热潮。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以低碳农业为核心议题的首届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正在积极筹办当中。这次会议不仅汇聚了来自农业部、发改委农村司、中国农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农业部现代农业研究室等在内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更有近百家国内外专注于农业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登台亮相。据介绍,这次会议将围绕“低碳农业——绿色经济下的投资新机遇”、“低碳农业VS高碳农业”、“私募股权基金如何助力中国农业企业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包括达晨创投、九鼎投资、红杉资本、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软银中国、IDG资本等在内的“资本大鳄”的参与,将使这一峰会成为2010年发展低碳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的一场资本饕餮盛宴。
相信在政府财政投资、金融机构资金与市场资本的合力作用下,我国的低碳农业即将展现出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