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国内工业品期货大多收涨,农产品则走势疲软。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农产品未出现暴跌,但弱势格局还将延续。
期市未现暴跌
国内十一长假期间,国际期货市场农产品领跌,一反之前相对工业品抗跌态势,豆类和谷物类品种更是重灾区,美豆和美麦均累计下挫6.5%以上;豆粕、豆油和玉米均累计下跌5%以上。但尽管如此,国内农产品并未于节后首个交易日里暴跌。相反,在CBOT大豆期货10日亚洲电子盘创近两个月最大涨幅,并且美豆粕、美豆油以及美小麦均出现上涨,在此影响之下,国内农产品虽然下挫,但并未出现暴跌。
不过,油脂类期货却是疲态尽显。10日,豆油主力合约收于每吨9130元,跌幅2.04%;菜籽油主力合约收于每吨9678元,跌幅1.18%。
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叶燕武认为,外盘农产品投机性比较强,所以波动比较大;而国内有收储价兜底,所以即使在国外暴跌的背景之下,农产品波动性也比国外弱。在此之前,国外玉米期货曾遭受了一波大跌,而国内市场相对平稳。“国外农产品市场资金正在撤离,相比之下国内的贸易商心态比国外稳定”,叶燕武认为,这也是内盘波动相对较小的原因之一。
弱势或延续
业内人士分析,九月份以来的外盘农产品大跌应归咎于欧债危机、欧美经济衰退等系统性风险,并且美元自8月底以来的一轮强势反弹也是农产品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陶金峰认为,农产品跌势可能并未结束,因为国际市场“系统性风险并没有释放充分”,而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也未有松动迹象。
美元短暂的盘整也不预示着反弹结束。叶燕武认为,美元正处于第一波上冲之后的回落,但这并不代表升势结束。“美元指数在复制2008年的行情,可能再次上行,以此判断大宗商品下跌还未结束。”
从文华商品指数来看,上一轮的上涨由2008年12月的低点103.71开始一直到2011年2月的高点223.94点,此后商品指数开始一轮调整。值得注意的是,9月创出的新低177.70点正处在上轮上涨的黄金分割点位置,陶金峰由此认为,市场存在技术反弹的可能性。但他也坦言,在基本面并不支持回升的情况下,行情将维持弱势。事实上,如果不以9月30日结算价做参照,而是以收盘价作为对照,很多品种的涨幅远没有那么多。“前期没有跌透的白糖等下跌趋势比较明确,由此蕴含着一定的投资机会”,叶燕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