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效果继续显现 食品价格连续走低
商务部2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上周继续出现回落,目前已连续3周呈现下降态势。在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所反弹之后,随着食品价格的下跌,2月份物价水平整体下行特征逐渐显现,食品价格依然是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
青椒辣椒黄瓜降幅居前
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蔬菜上市品种丰富,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已连续3周走低,18种蔬菜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7%,比1月底下降11%,其中青椒、辣椒、黄瓜降幅居前。鸡蛋零售价格连续7周回落,比前一周下降1.8%,1月初以来累计下降4.2%。此外,肉类价格也以下降为主,其中猪肉、羊肉和白条鸡价格分别下降1.3%、0.3%和0.2%,猪肉价格更是超过3周呈现跌势。
而米面粮油价格则基本平稳。其中豆油价格下降0.1%,大米、面粉、菜籽油和花生油价格与前一周持平。8种水产品批发价格上涨0.1%,其中大带鱼、小带鱼和鲫鱼分别上涨1.2%、0.7%和0.4%。
“2月份食品价格走低与我们之前的预测相符合。”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师连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CPI结构中,食品在其中的比重占到1/3左右,而非食品的价格总的来说波动幅度比较小,正是因为食品的比重和波动幅度都比较大,影响了CPI。连平表示,影响食品价格的两大因素是猪肉和蔬菜。蔬菜价格涨势不可能持续长久,因为生产周期比较短,供求关系短期内容易调节。而猪肉生产周期比较长,周期性特征明显,调节供求关系难度相对大一些。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艳丽则表示,猪肉价格春节后呈现回落趋势主要是因为节后消费减少,此外还受到局部地区爆发猪病、抛售生猪的影响。如果疫情不继续发展,猪肉价格将保持平稳,如果出现严重的疫情,近期猪肉价格将进一步下跌。
季节因素消退致CPI回落
对于2月份食品价格下跌的原因,连平分析认为,从供求关系来看,由于季节因素消退,需求就明显减弱。此外,受到大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某些地方食品价格有所波动,但没有影响到全局。从全国市场来看,应该说供求关系出现了变化,食品价格出现回落,有些地区比较明显,有些地区不太明显,但总的来说还是会回落的。
食品价格持续回落也令市场看低2月CPI涨幅。对此,连平表示,由于1月份有节日因素,食品需求出现明显上升,所以CPI出现了一轮上涨。此外,2月份同比来看,翘尾因素也将使CPI下降1个多百分点。连平表示,即使2月份蔬菜价格没有下跌还是维持在1月份水平的话,CPI也要走低。
事实上,去年四季度以来CPI走低趋势已十分明显。连平分析认为,这与去年和前年国家已经采取的一些措施有关。从货币因素来说,因为实施了一系列有力的调控,包括12次上调准备金率,9次加息,使得流动性偏紧,利率水平偏高。其次是对于主要食品,包括猪肉、蔬菜等也采取了针对性的举措。通过货币政策调整、供求关系调整、流通领域治理等一系列举措,控制CPI的效果在去年第四季度就逐步显现了。
通胀总体呈下降趋势
目前,机构普遍预计今年中国的通胀压力会明显下降,但CPI同比涨幅会是多少,仍有诸多不同意见。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的预测为4%,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为2.8%,而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预计涨幅仅为2%,为目前机构预测的最低值。
“我们预计2月份肯定会掉到4%以内,可能是3.5%甚至更低。”连平在预测2月份CPI时认为,受到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回落的影响,必然导致2月份CPI回落,而且幅度可能还不小。
而对于今年CPI的整体走势,连平表示,今年总体水平会比去年明显走低,CPI可能会在3%左右,目前仍然处在一个下行过程当中。由于1月份是节日因素带来的供求关系变化,所以出现短期1个月的反弹,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也不是趋势性变化,而是出现一个阶段性的停顿,总的来说物价还是会趋向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