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百姓饭桌上常见的长豇豆可具有长达1米的长荚。然而在非洲,长豇豆的洋兄弟─普通豇豆的豆荚却只有人的手指般长短。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两兄弟,大不同”的现象出现呢?近日,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著名遗传学期刊《Heredity》(遗传)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对长豇豆育种驯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亚洲人对豇豆三条特定染色体的持续人工选择是导致长豇豆超长豆荚形成的遗传主因。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李国景研究员率领的团队在国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美合作项目的资助下,利用112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一种DNA变异)标记分析了我国95份长豇豆资源以及4份来自美国和非洲的普通豇豆DNA。通过以“全基因组连锁不平衡(LD)分析”为主的遗传学方法结合日本学者提出的“LD变异组分分解”,研究人员确定长豇豆和普通豇豆“本是同根生”,并推测出其兄弟当年“分道扬镳”的可能图景:最初豇豆的老祖宗生活在非洲,并且将种子供给当地人民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后来一小部分豇豆随人口流动迁移到了亚洲,但亚洲人并不喜欢吃它的豆子,却喜欢食用其嫩荚。于是人们一代代地选留那些荚长最长的豇豆种子进行繁殖,并且让它们彼此杂交并继续选择。千百年来,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豇豆第5,7和11号染色体进行了高强度的定向选择,而控制豇豆荚长的基因正位于这些染色体上。最终,在亚洲形成了拥有可长达1米超级豆荚的豇豆新亚种—长豇豆亚种。该研究还首次提出在遗传上将长豇豆划分为“典型菜用型”和“非典型菜用型”两大类群,因为“它们存在着明显的遗传‘群体结构’”,论文第一作者徐沛副研究员解释说。
“可以说,双重‘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 对特定染色体的高强度持续选择是长豇豆育种驯化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这一过程反映的并不是 ‘进化’,而是强调了外部力量(人为选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徐沛博士最后总结说。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