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甘肃大学教授跑“禁区”种葡萄帮助农民脱贫增收
相关专题: 农业  发布时间:2012-03-16
资讯导读:传统上,年均气温低于10℃的高寒冷凉地区被视为不适宜葡萄生长的禁区,但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常永义逆向思维,开发利用冷资源,通过延后栽培

传统上,年均气温低于10℃的高寒冷凉地区被视为不适宜葡萄生长的“禁区”,但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常永义逆向思维,开发利用“冷资源”,通过延后栽培的科技创新,现今葡萄已挂满在新疆、青海、内蒙等西北高寒和干旱区。

该科技项目“河西万亩设施葡萄产业带建设及延后集成技术应用与标准化生产”是常永义主持完成的,并于近日获得201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刚从葡萄种植地回到兰州的常永义14日接受了中新网记者采访。

谈及研发的初衷,常永义说,光照充足的甘肃敦煌是种植葡萄的沃土,但冬季寒冷,当地农民必须人工将葡萄填埋至地下以越冬,称为“埋土”,耗费大量劳动力。加之中国西北山区耕地稀少,气候条件恶劣,民众经济生活窘迫,“当时就琢磨着葡萄能否在山区种植,一则增加农民收入,二来可充分利用闲置或低效益土地”。

“热量、光照、降水是葡萄生长的基本要素。”常永义说,传统理念认为,在高寒冷凉地区应种植发育期短的早熟品种,使葡萄在适宜温度下尽快成熟。“当时我就猜想,能否利用积温低地区光照强的特点,调节温度,延长葡萄生长期”。

1997年,常永义开始研究该项目,奔跑于甘肃高寒冷凉地区和非耕地荒漠区,在县区搭建土坯房,建示范基地,尝试日光温室研究设施葡萄的种植。

2005年,常永义主持完成了“短积温区美国红提延后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利用日光温室研究葡萄延后栽培技术,通过环境调控和产期定向技术,使葡萄在12月至次年2月成熟,满足国内大中城市冬季鲜食葡萄市场的需求。

“有了这一技术,目前除了4月份,民众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葡萄。”常永义说,根据农民对大棚室内温度、光照、水、气的调控,掌握葡萄的休眠期和生长期便可。该技术还采用“滴灌”,用水仅有传统农业用水的1/3,每方水能产生经济效益100-120元。

“该成果适宜在年光照2600小时以上、有雨水集流或一定灌溉条件的冷凉干旱、半干旱区推广使用。”2005年技术成熟后,常永义在甘肃永登、天祝、敦煌等12个市县区建立13个试验示范基地,不断推广和完善。

2010年底开始向外省布点推广,目前试点遍及青海、内蒙、宁夏、新疆等省区,并计划在云南、四川推广。

“最初种葡萄就是为了让农民增收,现在生活改善了很多。”常永义说,天祝藏族自治县冷凉山区农牧民由项目前人均收入1360元,增加到现今5600元,全县有1万人靠种植设施葡萄实现了一次性脱贫。

目前,甘肃农民种植的反季节葡萄还出口至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并有自己的品牌。

对于未来规划,常永义说,在荒漠区种植经济作物充分利用了非耕地资源,得到实践证明的“节水农业”也值得在西北荒漠区推广,未来还将进一步研究葡萄的品种和质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编辑:zixun_1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