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东港区被山东省林业局授为“山东蓝莓之乡”。陈疃镇更是发展蓝莓最早的基地,目前已有蓝莓万余亩,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林业。眼下正是大棚蓝莓的盛花期,4月12日,记者走进陈疃镇西尚沟村的千亩蓝莓基地,大棚内繁花似锦、蜜蜂纷飞。由于温度控制…
去年年初,东港区被山东省林业局授为“山东蓝莓之乡”。陈疃镇更是发展蓝莓最早的基地,目前已有蓝莓万余亩,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林业。眼下正是大棚蓝莓的盛花期,4月12日,记者走进陈疃镇西尚沟村的千亩蓝莓基地,大棚内繁花似锦、蜜蜂纷飞。由于温度控制得好,大棚蓝莓要比露天蓝莓提前上市一个多月,预计5月底市民就能吃到新鲜的本地蓝莓。
4月12日,记者来到陈疃镇西尚沟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周玉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个蓝莓大棚。刚一进棚里,便闻到一股浓郁的花香,棚里“嗡嗡”作响,仔细一看原来满是蜜蜂。“现在大棚蓝莓正是盛花期,为了更好地结果,我们在棚里放养了不少蜜蜂和壁蜂。最早5月底,本地蓝莓就能上市了。”周玉升说,蓝莓进了棚之后花期能提前一个多月,以前要七八月份露天蓝莓才能大量上市。
“提前一个月上市,价格能高出一大截。刚上市的时候能卖到260元一斤,即使到了采摘高峰,价格也不会低于一百五六十元。提前一个月采摘,每斤能多卖100多元。”周玉升说。
土地流转农民变工人期盼建立蓝莓产业链
据介绍,西尚沟从2005年冬天发展了第一批40亩蓝莓开始,短短几年时间现在已经发展到1000多亩,村里能流转利用的土地都已经利用起来了。村里的蓝莓基地属于青岛沃林农业公司最早发展的区域,发展起来之后,又在胶南等地发展了蓝莓产业园。
周玉升指着蓝莓基地里几个正在忙碌的妇女说,土地流转之后,她们的身份已经变了。“以前是种地的农民,现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之后,村民每亩地每年能拿到700多元。以前各地的村民也成了产业工人,受公司雇佣管理蓝莓园。像这些妇女一天能拿到30元钱,一天上八个小时的班,采摘的时候如果工作量比较大,还有加班费。”周玉升说,以前要四处打工赚钱的村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由于蓝莓管理一年四季离不开人,所以土地流转了的村民,一家四季都有活干。“工作并不算累,工资都直接打到粮食直补卡上,从不会拖欠。”周玉升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陈疃镇的蓝莓基地已经发展到了10000余亩,西尚沟、北疃、沈疃一村等面积都比较大,主要品种有达柔、蓝丰、公爵、伊里亚德等。一个大型的蓝莓产业基地仍在不断膨胀。
该镇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陈疃还只是一个蓝莓种植基地。每年蓝莓采摘完成之后,除了即时进入市场销售外,大部分都运往了位于青岛的蓝莓恒温库,再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和销售。发展蓝莓种植,虽然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仍位于产业链条的底端。“虽然深加工还没有起步,但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肯定是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该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