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25日紧急部署小麦(2513,-1.00,-0.04%)赤霉病防控行动,要求各地农业部门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坚决打赢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小麦丰收、夏粮增产。
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植保首席专家张跃进介绍,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发性重要病害,一旦发生流行,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将污染麦粒,导致小麦失去食用、乃至饲用价值。2010年在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省局部严重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产粮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当前,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等小麦主产区陆续进入抽穗扬花生长阶段,气温稳步回升、土壤墒情良好、降雨增多,一方面十分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同时也为病虫害发生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赤霉病发生形势异常严峻。
据农业部预计,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小麦赤霉病将偏重流行,黄淮中北部、华北南部麦区存在中等及以上程度流行的可能,预计全国发生面积达7000万亩,比常年增加近2000万亩,需实施预防控制面积近1亿亩次,比常年增加3000多万亩次。4月底至5月中旬,自南往北将陆续进入发生流行盛期,预防控制任务异常艰巨。
对此,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抓住关键时期,落实关键措施,严控病害流行,力争将病穗率控制在5%以内,病粒率控制在2%以内。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常发麦区,要坚持“主动出击”不动摇,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黄淮中北部、华北南部麦区,要坚持“预防为主”不放松,一旦穗期遇连阴雨天气,立即组织喷施“保险药”。
农业部还要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将其作为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重点内容、作为小麦高产稳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关键时期组派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包片驻点,深入一线指导农民开展防控行动,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提高防病治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