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的双汇发展之后,食品安全事故的“黑天鹅”再次降临,这次,目标是正准备上市的上海来伊份公司。4月19日,来伊份刚刚预披露招股书,4月24日晚间,央视就曝光了山东、杭州等地部分工厂蜜饯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工人随意添加添加剂,伪造检测报告,更改生产日期,原料来自山东临沂“黑工厂”。报道指出,部分“有毒蜜饯”流入了来伊份。
在招股书中,来伊份提到了食品安全风险。一语成谶,这一风险在其上会前夕爆发了。
来伊份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炒货、蜜饯以及肉制品,三大类收入占公司收入的90%左右。因为来伊份走品牌路线,售价相对贵一些,比如蜜饯平均单价就达到45.32元,去年销售额为4.45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17.8%,蜜饯业务贡献的毛利达2.24亿元。
昨天,记者登录来伊份官方网站,发现短短几天内,其一连发出4份声明书。
昨天,来伊份第四份声明称,仅有一种“风味陈皮”为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其供应商为灵鑫,不合格原因是“甜蜜素超标”。公司将对供应商严格管理,并已要求供应商“全面自查”。
不少消费者网络留言表示,不会再买来伊份的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来伊份本来已经有众多门店亏损,现在又要回收产品,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其产品质量阴影难散,来伊份的经营势必严重受创,其上市之路很可能就此打住。
业界观察
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
来伊份近年业务迅速扩张,连锁门店在上海、江苏等10省市达到了2500余家,其中超过2400家直营店,成为全国连锁门店最多的休闲食品服务商。食品行业业内人士表示,迅速占领市场是欲上市公司“做大规模”的必然选择。但是,这就难免造成泥沙俱下的局面。
业内专家分析,食品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对其供应链前端缺乏有效整合和监管,已成为食品行业屡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前车之鉴,如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双汇发展“瘦肉精”事件等。看来,在有些食品企业中,前述的教训仍未引起真正的重视。“企业扩张越快,越是要立稳根基,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不然一着不慎,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