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
温州网讯 “西红柿6元一斤,空心菜7元一斤。这菜是越吃越贵了。”在市区水心农贸市场买菜的陈女士面对疯涨的菜价,直呼“吃不起”。
按照往年的规律,进入5月份后,天气逐渐转暖,大量蔬菜上市,菜价随之回落。可今年,许多蔬菜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逆市而上。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普普通通的蔬菜成了“贵族菜”?从田间到餐桌,哪些环节在层层加码?我市又将如何抑制高菜价?昨前两天,记者对我市蔬菜市场进行了探访。
现象:
3元以下菜基本不见
大白菜每斤3.5元、苦瓜每斤7元、丝瓜每斤10元……在市区兴文里农贸市场,每斤3元以下的菜基本上不见踪影。
“4月份的时候菜价有所回落,但最近菜价又开始涨了,涨幅在1元至3元之间。”在兴文里农贸市场贩菜的胡女士说,批发价都涨了,她们也只能跟着涨。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家摊位,各家的菜价相差不大,菜贩们也都反映,最近蔬菜涨势确实有点猛。
摊主叶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的蔬菜价格一直都很高,和往年相比,这个时候的菜价更是高出不少。“涨得最快的是花菜,零售价去年每斤4元左右,现在已经卖到7元了。”叶女士说,进入5月份,花菜的批发价都要6元,不跟着涨就要亏本。
“菜价经常波动,但基本上涨的多,降的少,而且降价幅度小。”家住市区下吕浦的吴女士说,现在她都选择莴笋、土豆、大白菜等相对便宜的蔬菜,并尽可能到售价便宜的摊位购买。
原因:
多因素推高零售菜价
菜价就像滚雪球一样,从菜地的几毛钱,到菜场的六七元,甚至10来元,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不断地推高菜价?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部分蔬菜主产区天气持续低温,加之病虫害加重发生,导致部分蔬菜产量降低,价格上涨。另外,农药化肥、运输、储藏以及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也成为菜价高涨的一大诱因。
在市区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河北籍菜贩李大江正坐在货车上,等待客户上门选购。“近段时间蔬菜批发价确实都涨了。”他告诉记者,像散花(花菜的一个品种)从原先的每斤3.8元涨到了4.5元。大白菜也从每斤8毛涨到了1元多,其他蔬菜也都普遍上涨。
李大江说,虽然菜价越来越高,但他们的成本也高,基本上处于赚少亏多的困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拿大白菜来说,从河北的蔬菜基地以8毛钱批发过来,经过包装、运输、损耗,再扣除人工费、交易费等费用,每斤大白菜的成本价起码要1.3元,“成本高,市场变化快,一年到头都赚不了多少钱。”
菜贩陈先生也无奈地表示,现在批发价高、运输成本高,还要扣除每个月的摊位费、水电费,不涨实在没有赚头。
举措:
平价菜有望进社区
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一般要经过“菜农-产地批发商-长途批发商-菜贩-市民”等多个流通环节。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菜价居高不下,问题还是出在“最后一公里”上。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最后一公里”的批零差价率较高,以“竹笋”为例,批发价是每斤1.5元,但零售价却高达6元至7元,批零差价超4倍。
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批发市场的交易费按交易价的6%来收取。菜价最大的“加价”环节还在于从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商的二次甚至多次转销差价,而农贸市场的摊位费又让零售商不得不把费用分摊到菜价上。
菜价层层攀高,如何稳定物价?
“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推行‘平价菜进社区’。”据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要从根源上平抑零售环节的物价,就要实现商品价格的有效指导,而要做到这一点,“平价菜进社区”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这一措施在广东省、福建省都已取得成功。如广东深圳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启动300辆平价菜流动售卖车开往市区900个社区售卖点,其所经营的平价菜价格低于市场价格30%以上,极大抑制了各区农贸市场的蔬菜零售价格。据了解,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平价菜进社区”的前期工作,年内将尽快推进这项工程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