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月,天津滨海新区沿海渔民开始忙碌起来,随着鲜活的海产品大量上市,大神堂、蔡家堡、北塘各渔船码头成了海鲜的集散地。本报记者 王涛 摄
力争到2015年年末,新区池塘养殖总规模保持在11.6万亩,总产量10万吨,其中39%开展设施养殖,高标准工厂化养殖面积60万平方米,繁育种苗100亿尾,河流湖泊增养殖面积50万亩,盐田、滩涂增养殖面积27万亩,海洋渔船保持在450艘左右。
“一个核心”,即滨海杨家泊水产科技园区。
“两个基地”,即海发海珍品养殖科技园区和立达海水养殖科技园区。
“三带三区”,即沿海岸线生态增养殖带、永定新河生态增养殖带、独流减河生态增养殖带和设施渔业产业聚集区、生态渔业产业聚集区、休闲渔业产业聚集区。
“七个渔港”,即中心渔港和北塘、新东沽、大神堂、蔡家堡、唐家河、马棚口等6个群众性渔港。
“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这句俗语说明了天津人对海鲜的偏爱,同时更证明了渔业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海蟹、大对虾、牡蛎、皮皮虾……一年四季,津城百姓的菜桌上总少不了来自渤海湾的海产品。滨海新区毗邻渤海湾,区位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特殊。全区水域滩涂面积广阔、池塘洼淀众多,渔业发展迅速,且工厂化养殖水平领先,已成为本市渔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然而,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程的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所需的水域空间不断萎缩,传统渔业亟待向多功能的都市型现代渔业转变。
近年来,滨海新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发展,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作为滨海新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渔业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常年保持在5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滨海新区渔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根据规划,新区将发展以设施工厂化养殖、生态循环养殖、河流湖泊增养殖和滩涂贝类增养殖以及海洋捕捞为主的现代渔业。围绕现代渔业园区和养殖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业科技化、标准化、设施化水平。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和立体循环养殖,严格水源监控,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力争到2015年年末,新区池塘养殖总规模保持在11.6万亩,总产量10万吨,其中39%开展设施养殖,高标准工厂化养殖面积60万平方米,繁育种苗100亿尾,河流湖泊增养殖面积50万亩,盐田、滩涂增养殖面积27万亩,海洋渔船保持在450艘左右。
基础研发优势明显
企业带动实力强劲
目前,滨海新区已成为本市重要的水产品供应基地。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相关养殖场或养殖户的水产养殖也逐步从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养殖品种则由常规为主向名特优新为主转变。此外,除保持传统品种的生产和出口优势外,他们还积极建设诸如彭泽鲫、红鳍东方鲀、特色观赏鱼等水产养殖与出口基地,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在科技研发方面,滨海新区已有多年实践经验,通过与相关单位的技术协作,先后探索出“工厂化养殖海水净化和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和“河鲀鱼套养东方对虾技术”等多项水产养殖先进和实用的技术,从而为全区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
而在企业带动方面,新区先后培育形成以海发、诺恩、金豚、立达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渔业经营企业,初步构筑起了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建立起稳定的水产基地,带动了全区渔民收入不断提高。
强化载体建设
发挥聚集效应
按照滨海新区现代渔业发展定位及产业方向,新区现代渔业将向南北两端聚集,依靠水产科技园区带动,重点建设以滨海杨家泊水产科技园区为载体的滨海现代渔业发展核心,建设海发、立达2个渔业科技研发转化基地,打造3条生态增养殖产业带,建成3个产业聚集发展区,完善6个渔港建设,构建“一个核心、两个基地、三带三区、七个渔港”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架构。
“一个核心”,即滨海杨家泊水产科技园区。园区毗邻北疆电厂,总占地面积5243亩。其所在地具有丰富的海淡水养殖资源,工厂化海珍品养殖已初具规模。未来将以科技为支撑,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打造集科技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带动、示范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水产科技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产海水鱼虾蟹类种苗5.2亿尾,海珍品9000吨,年总营业收入达到12.4亿元。
“两个基地”,即海发海珍品养殖科技园区和立达海水养殖科技园区。塘沽海珍品养殖科技园区总占地面积3390亩,该园区在聚集了一批科技型海水养殖龙头企业的同时,强化科技集成创新、成果转化在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从而成为滨海新区现代渔业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立达海水养殖科技园区总占地面积1259亩,该园区将建立国家级海水养殖技术中心,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渔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园区。
“三带三区”,即沿海岸线生态增养殖带、永定新河生态增养殖带、独流减河生态增养殖带和设施渔业产业聚集区、生态渔业产业聚集区、休闲渔业产业聚集区。其中,“三区”的建设将全面提升现代水产养殖业科技化、标准化、设施化水平,本着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延伸现代渔业产业链条。
“七个渔港”,即中心渔港和北塘、新东沽、大神堂、蔡家堡、唐家河、马棚口等6个群众性渔港。其中,中心渔港以立足京津、辐射西北为目标,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题,围绕“北方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和“北方游艇产业中心”的产业定位,延伸水产物流、加工、研发等产业链,引导、促进形成水产与海洋科技行业的企业集群。其他6个群众性渔港则根据各个港湾的自然特点,大力发展水产加工、渔需物资交易、渔船修造、休闲垂钓、餐饮旅游等产业,提升文化品位,改善港区环境,增加渔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