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湖北省小麦主产区陆续进入收割期,夏粮收购工作也会随之展开。目前小麦市场令人瞩目的焦点放在了生产层面及收购市场的价格走向,今年小麦托市预案能否启动更是成为市场关心的话题。对此,笔者就即将登场上市的小麦后市行情,作如下分析:
一、2012年湖北省小麦生产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今年湖北省的小麦生产总体呈现种植面积增加、单产持平于去年和总产继续增产等三个特点:
一是由于国家连续不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价格,农民种植小麦收益有了明显提升,种植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春节后,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对主产区1.6亿亩小麦实施“一喷三防”补助;考虑近期油价上涨以及后期其他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因素,财政部三月份再次拨付各省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42亿元,全国亩均新增补贴资金约14元。随着鼓励粮食生产政策措施落实,广大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据湖北省相关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预计今年湖北省小麦种植面积1602万亩,比上年增加82万亩,增幅为5%。同时,由于小麦种植比较效益高于油菜籽,部分地区油菜产区改种小麦。
二是小麦长势较好,单产预计与上年持平或略增。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湖北省小麦长势较好,亩平有效穗增加.小麦播种期土壤墒情好,出苗整齐;越冬期天气适宜,有利于麦苗生长,实现了壮苗越冬;春季田管措施扎实,病虫危害较轻。据全省20个县市调查,今年小麦亩平有效穗24.01万,比上年增加1.35万,增5.96%;900个农户调查显示,小麦亩平有效穗23.95万,增1.53万,增6.82%。此外,今年湖北省优质小麦种植比例进一步提高,播种面积预计达1332万亩,优质化率达到84%,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三是小麦有望连续第九年丰收。据农业部门最新调查数据反映,鄂北主产区亩平均一、二类苗占84%,比去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由于今年春天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小麦成熟期可能会推迟一周时间.预计实现总产72.73亿斤,比上年增加3.81亿斤,增幅 5%,有望连续第九年实现丰收.据湖北省粮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小麦的商品量和收购量均在60亿斤左右,其中国有企业收购量在25亿斤左右.
二、当前新小麦收购市场行情及后期走势预测
从5月20日起,湖北省部分地区新小麦已零星开镰收割,由于新麦上市之初水分、杂质相对较高,不能马上用于面粉加工,加上农户惜售心理较重,面粉加工企业目前谨慎收购。市场监测显示,目前,新麦市场收购价在每市斤1.02元左右,低于陈小麦0.04-0.05元/斤,粮食经纪人到农户家中收购三等白小麦价格为每市斤0.98-0.99元(未除水除杂的毛粮),沿海饲料企业收购三等白小麦到站台价格为每市斤1.02-1.03元之间,比去年同期的每市斤0.98元开秤收购价格高出0.05元/斤。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受生产成本增加及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小麦的开秤价格主要围绕在最低收购价每市斤1.02元附近.进入集中收购期后,由于目前省内现货市场趋于稳定,小麦饲用替代有所减少,2012年增产预期较浓,市场供给充裕,预计部分地区有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但在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在“下有保底,上有封顶”的作用下,今年小麦市场价格将保持箱体运行态势。后期走势具体来看,将会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国家收购政策和生产成本为小麦价格制定底部
1、2012年最低收购价和临储小麦拍卖底价继续上调,政策面继续支撑底部。
一是2011年9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前公布了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分别比上年提高 7元、9元、9元,不仅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又利于秋冬播小麦面积的稳定增加,还提升了市场预期,为后期小麦价格走势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红白麦首次实现同质同价,更加符合红麦实际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小麦品种的结构优化。小麦最低收购价制度的连续实施无疑为国内麦价提供了一个政策支撑,抬升了小麦市场价格的底部空间,也确定了2012 年度麦价区间运行的下沿。
二是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大幅提升,导致今年以来湖北省的小麦价格重心不断上移,这对小麦市场形成一定支撑。
今年4月1日起,国家将存储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省的2010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含白麦、红麦、混麦,下同)销售底价统一调整为每市斤(下同)1.02元;2009年及以前年份产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调整为0.98元;存储在其他地区的2009年及以前产跨省移库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调整为1.03元。此次分别提高0.075元和0.08元,涨幅分别为8.3%和8.5%。自最低收购价拍卖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国家多次提高拍卖底价,但如此大幅度的提高价格还是首次,国家拉升当前小麦市场行情的意图明显。
据价格监测显示,2012年5月20日,湖北省三等白小麦批发(出库)平均价格为1.03-1.06元/斤,而上年同期为1.00-1.01元/斤,涨幅达到3-4%。
2、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小麦价格难以大幅回落。
近年,随着生产资料和人力成本的增加,小麦种植成本逐年上涨,也成为小麦价格高位运行的一大原因。以湖北省为例,根据湖北省物价系统成本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全省调查户今年小麦亩均总生产成本为425.3元,比去年增加50.9元,增幅为13.6%,其中现金成本253.8元,比去年增加35.1元,增幅为16%,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化肥费用增加。全省调查户今年亩均化肥费93.2元,比去年的72元增加29.5%;二是农药费用增加。全省调查户今年亩均农药费12.3元,比去年的9.7元增加26.5%;三是机械作业费增加。全省调查户今年亩均机械作业费96.3元,比去年的79.5元增加8.5%;四是用工天数持平,人工成本增加。全省调查户今年亩均用工天数4.2天(其中家庭用工4.1天),与去年基本持平,亩均人工成本91.6元,比去年的78.4 元增加17%;五是土地成本增加。全省调查户今年亩均土地成本84.1元,比去年的78.4元增加5.8%。
(二)供给充裕和经济环境等让小麦价格承压明显。
1、新麦丰产预期 影响购销主体心理
进入2012年,党和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通过一项项惠农政策充分体现出来,增加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购买农机具补贴资金等。粮食最低收购价又进一步提高,随着鼓励粮食生产政策措施落实,广大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据有方面预计,今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3.4亿亩,同比增加75万亩。农业部5月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据对全国夏粮主产区的12个重点市县分析会商,今年夏粮丰产的苗架已经搭起,只要后期天气正常,小麦增产希望很大。实现夏粮第九个丰收年有基础、有条件、有希望。在小麦丰收的同时,也造成市场价格上涨乏力。
2、宽松的供需格局和进口麦持续施压抑制麦价走高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频发,我国也连续两年遭遇较大程度的自然灾害,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创造了粮食连续8年丰收的历史,奠定了小麦库存比较充足的物质基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之一,小麦库销比一直远远高于18%的国际安全警戒线水平。分析2000年至今的数据,库销比最低的年份是2004年,但也达到34.5%,最高的年份是2001年,高达83%,意味着当年生产出来的小麦有近一半没有消费,进入了库存。近年来库销比较为平稳,保持在50%以上。据有关方面统计,到三月底我国尚库存有2009、2010年托市小麦2200万吨,加上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全国粮食库销比仍然远远大于联合国规定的17%—18%的警戒线,市场难以呈现大幅上涨。同时,受国际小麦价格走弱,而国产小麦相对表现较强影响,进口小麦较国产小麦性价比优势明显,这对国内市场主体的购销心理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对国产小麦产生冲击。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12.1万吨,较2011年四季度增加83.6万吨,较2011年一季度增加87.1万吨。进口数量的增加,无疑会挤占国产小麦的需求份额。
3、饲用小麦需求减弱,替代对小麦的支撑降低
2011年我国小麦消费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饲用部分,美国农业部对这部分增长量的估算值是450万吨,饲用消费量达到175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5%。从消费结构看,一直以来非饲用消费(绝大部分为口粮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都非常高,达到90%以上。但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升级,饲用消费必然大幅增长,在玉米供需缺口不断放大的情况下,小麦作为其替代品种,消费量也受到较大的提拉。近几年小麦饲用消费从2008年的500万吨增加至2011年的1750万吨,而且呈加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2011年饲用消费占总消费比例分别是5%、7%、11%和14.8%。小麦这种消费结构的转变成为国内粮食的一个新增长点,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是,随着进入夏季,饲料需求进入淡季,加之进口玉米的大量涌入,小麦的替代作用下降,对小麦价格的提升也随之降低。此外,进口小麦在面粉加工企业的使用量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近期澳麦到港量的增加也缓和了国内饲用小麦的使用情况。
4、经济数据不佳,“麦强粉弱”的现状不支持小麦价格上行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增长3.1%,其中,食品连续三个月环比负增长,PPI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 0.6%低于4月1%水平。商务部的高频数据显示5月下旬以来各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都已明显回落,随着上游价格的向下传导,PPI的上涨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缓解。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下滑以及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债局恶化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担忧情绪。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市场整体需求仍较为疲软,这将加大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压力。而国内通胀压力仍存的局面,使得政策调控难以从根本上放松,这也使得市场主体谨慎心态增强,降低了对大宗商品上涨空间的预期。
从湖北省内小麦市场而言,“麦强粉弱”的现状不支持小麦价格上行。据市场价格监测显示, 5月21日,湖北襄阳市三等白小麦面粉厂收购均价在1.04-1.06元/斤,同比每斤上涨5-6分钱。而另一方面,随着气温的升高,从去年以来一直低迷的面粉需求更是逐步萎缩,“麦强粉弱”的现状让省内大多数面粉企业难以为继。一些小型的面粉加工企业在困境中被淘汰,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现在是勉强支撑。据湖北省枣阳市某大型制粉企业报价显示, 该厂特一精粉的出厂均价1.35元/斤 ,麸皮的出厂均价为0.89元/斤, 尾粉1.20元/斤,同比每市斤上涨1-2分钱. 可以看出,今年以来,面粉市场价格上升的幅度远远低于小麦的上升幅度。这也限制了制粉企业的开工积极性,贸易商采购意愿逐步降低,市场交投非常清淡。在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举办的湖北省临储小麦拍卖会上,5月3日和 5月9日计划销售的临储小麦全部流拍. 自拍卖底价提价后临储小麦交易落到最低水平。
综上所述,在政策支持、成本驱动和供给充裕的共同因素作用下,小麦市场上有封顶,下有底部支撑,“温和”上行并保持在一定的箱体内,将成为后期小麦市场的一个主基调。
三、今年湖北省部分地区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较大
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转向今年小麦托市预案能否启动。笔者认为:今年湖北省部分地区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较大。理由如下:
一是小麦的季节性差价决定可能会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小麦是一年中较早上市的粮食品种,也是收购时间比较集中、最短的粮食品种。这些特点决定了小麦收购季节性价格下降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劳动力紧张和仓储条件有限促使农民卖粮集中。小麦上市季节,正是高温、潮湿季节,容易发热、发霉、生虫。由于小麦上市量集中的特性,市场价格容易出现季节性回落。去年8月份,湖北省小麦主产区的收购价格从6月份开秤初期的1.02元/斤回落到0.96/斤,幅度高达每斤0.06元。在上市集中期,若不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今年新产小麦价格就有可能低于最低收购价。农民种植小麦本来就不高的收入,将会再打折扣。
二是临储小麦平稳的供应和稳定的价格使得加工企业依旧青睐从临储交易中采购小麦。
尽管托市收购后造成部分地区粮源减少,但是由于其平稳的供应和稳定的价格,加工企业依旧青睐从临储交易中采购小麦。以上述枣阳某面粉加工厂介绍,现在农民收获小麦后,基本上从收割机上打下来就卖,根本不整晒。如果按照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中等每市斤1.02元,加上降水、降杂费用、3个月后熟期利息、保管费用,成本将达到1.09-1.10元/斤。这明显是个亏损账。因此,大多数面粉企业期盼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若如此,从批发市场拍买回托市小麦,进厂价格就有可能控制在1.07元/斤的水平,加工企业才略有盈利的希望。
三是目前临储小麦质量普遍较差,自提价后临储小麦交易落到最低水平,在缺乏2011年临储小麦供应的背景下,剩余的2009年和2010年小麦面临超过保质期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收储也是势在必行。
四是收购资金的制约需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小麦的收购季节性强,周期短,资金需求量大。以一个日处理400吨的面粉加工企业为例,年需要10万吨的小麦,收购资金在2亿多元。即使收购季节收购生产所需原料的一半,也需要1亿多元的资金。在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运作的格局下,粮食企业要获得贷款,就需要用资产作抵押。众所周知,粮食企业现有的资产大多是仓库、土地。仓库折合资本量很有限,土地不少地方还是国家划拨地,不能作抵押。在收购资金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一方面粮食企业想收购小麦而无钱收购,另一方面为了不误农时,农民只好降价以求,将小麦低价出售。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会挫伤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而在小麦上市季节唯一有资金保障的,是各级储备粮的轮入。相对于大量上市的小麦,有限的储备粮根本不足以拉动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