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随着近年来“三聚氰胺奶粉”、不锈钢炊具锰超标、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的层出不穷,让许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现在我们还能吃什么?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在7月26日举行的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食品安全与健康论坛上,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部分食品都是安全的,其实我们吃得还不错。”
论坛上,陈君石发表题为《食品安全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讲报告。陈君石表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但是“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担心毫无必要。“消费者因为信息严重不对称而造成缺乏科学根据的担心和恐慌,是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陈君石院士进行演讲
食品不存在“零风险”
什么叫食品安全?陈君石院士认为:食品安全是食品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和“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两个概念必须同时存在。如果仅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的物质,是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的。
他以世界闻名的北京烤鸭举例:“就拿北京烤鸭来说,通过木质烧烤出来的肉质皮里都有致癌物质,但它的含量很低,我们也不是天天吃烤鸭,所以不能说北京烤鸭是一个不安全的食品。”
食品安全:长足的进步vs越来越多问题
2009年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了长足的进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的建设都在逐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加强,但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反而越来越多?
陈君石明确指出,消费者要求“零风险”,而初级农产品与食品生产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出现问题在所难免。“现在全中国还有1亿多农户在分散地生产食品,谈不上规划化、标准化;我们的食品生产企业全国有多少个,也没有准确的数据,你要求它们按照国家标准的范围和用量是不可能的。这是由我们现阶段社会发展和生产的结构所决定的,发达国家也经过了这个阶段。”
“经过清理整顿,我们国家现在还有120多一点点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在我的心目中不出问题那才怪。美国吃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小孩要比我们多得多,但是美国只有4个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出问题的几率必然要小很多。”
同时,陈君石提出,现阶段我们的监管模式上也存在实际问题。“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主要依靠产品抽样和检验,监管水平偏低,风险较大。简单地说,质检总局管食品的生产,工商部门管流通,那在生产和流通之间的呢?运输、储存呢?我们现在出的任何一个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我们的食品安全弊病。”
尽量到大超市购买正规食品
在论坛互动阶段,有记者提出:“陈院士会在什么地方买菜?”陈君石告诉记者:“我会尽量到大超市购买正规食品。大超市的货源、供源比一般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更加安全可靠,农超结合的商业模式很健全,产品相对来说生产条件、标准也更加规范可靠。”
同时陈君石认为,通过发展有机食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误区。首先作物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从现在农业生产角度来看不现实;而有机肥(人、畜粪便等)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携带病菌等处理的不好,危害反而更大。
陈院士特别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中国“特产”,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但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如此严重的误解,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色”之一。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危害,但还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政策、策略、措施。“消费者有必要掌握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比如消费者担心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水龙头下用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