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国家食品安全中心专家:食品零风险根本做不到
相关专题: 食品  发布时间:2012-08-24
资讯导读:近年来,当每次爆发食品安全事件时,食品安全标准问题都会被提上桌面。多头制定标准,相互交叉、重复,国标、地标、行标各行其道,导致我国

近年来,当每次爆发食品安全事件时,“食品安全标准”问题都会被提上桌面。多头制定标准,相互交叉、重复,国标、地标、行标各行其道,导致我国虽然标准总数多,但个别重要标准或重要指标缺失,部分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

  近日,卫生部在通报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透露,下一步将启动对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系统清理。食品安全标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本报就此对话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他表示,到2015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将实现国标、地标、行标的大一统。

  食品安全

  “人们不会因为存在飞行事故就不坐飞机,因为这些风险人们能接受。对于食品人们则希望零风险,零容忍,但这个从科学角度不能做到,这个心态需要调整。”

  京华时报: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如何?

  严卫星:头号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致病性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我们采用国外研究方法,推算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0.157次/人年。外推至全人群,相当于中国每年发生2亿多例食源性疾病。也就是说每六七个人就有一例。

  京华时报:有些人拉肚子只是自己吃药,不会去医院解决,上述数字会不会存在低估的可能?

  严卫星:这是全球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世卫组织曾估计,全球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高达95%。

  京华时报:毒胶囊事件爆发后,有专家称“一天吃六个毒胶囊没事”引起争议。食品安全对人身造成的影响有没有明确依据?

  严卫星:有几个概念需要特别明确:首先什么叫危害?食品中可能会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或状况。什么是风险?各种危害产生不良健康作用的可能性及其强度。因此风险的实质是个概率问题。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的,危害不等于健康损害。

  京华时报:“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这对百姓来说可能难以接受吧?

  严卫星:今天我们不仅仅发现了已有的化学物质,还创造了很多新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环境中就是风险,但并不一定有危害。人们不会因为存在飞行事故就不坐飞机,因为这些风险人们能接受。对于食品人们则希望零风险,零容忍,但这个从科学角度不能做到,这个心态需要调整。


 

编辑:zixun_1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