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推进城镇发展建设最新农业政策法规
相关专题: 政策法规  发布时间:2012-08-30
资讯导读: 我国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极为不利,加上体制机制正处在转型变化之中,建设现代农业面临着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曾面对的形势和困难。从

我国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极为不利,加上体制机制正处在转型变化之中,建设现代农业面临着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曾面对的形势和困难。从基本面来分析,主要有五大矛盾和困难,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这就是:超小土地规模、超大农业人口、超弱要素市场、超强传统组织、超紧竞争环境。今后,假如我们不能在解决这些题目上有所突破,建设现代农业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无从谈起。所以,必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做好集约化经营、双轮式驱动、非正规金融、专业性合作、支持型补贴五篇大文章,才能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快车展平道路。   应对超小土地规模,做好集约化经营“文章”。由于人多地少,我国农业经营规模便成了超小规模,户均七八亩。在此背景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土地的集中要尽可能挖掘“有限”的潜力,在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的条件下,以要素化推进土地流转,进步土地的使用效率,最新农业政策法规。  
     应对超大农业人口,做好双轮式驱动“文章”。最新的人口统计,目前我国有6.7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还有2亿多农业从业职员。这样庞大的农业人口规模,决定了我们必须在产业化、城镇化深进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决定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必须“双轮驱动”。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点和必由之路。城镇化的步子可以再快一点,同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   应对超弱要素市场,做好非正规金融“文章”。目前农村要素市场十分薄弱,尤其是资金市场,整个金融供给与农民的金融需求对接不上,仍然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当前农村主要是分散、小额、短期、无抵押担保的非正规金融需求,最关键是要创新农村金融组织,支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非正规金融服务。  
   应对超强传统组织,做好专业性合作“文章”。当前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传统的家庭、集体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进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构建以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自我经营服务组织,以农村理事会为主的农民自我治理组织,以专业中介机构为主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此外,还要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村适应市场的各个税务、会计,金融咨询等组织。   应对超紧竞争环境,做好支持型补贴“文章”。除了继续扩大品种和区域范围外,还可以考虑对重点生产环节给予补贴,让农民种粮、地方抓粮不吃亏,并引导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同时,考虑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者为中心财办副主任、中心农办副主任)   ★广开食品资源 确保粮食安全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杨庆才   广泛开发利用可食用的、安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生物资源是强健国民体质、确保粮食安全的门路、新径,也是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模式的重要途径。   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现有耕地难于确保粮食需求。从现时供给能力看,我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在丰收年景下也只能保持全国13亿多人口的低水平粮食需求。从社会需求看,十年后人口达到15亿左釉冬需求缺口在2000亿斤左右。从公道粮食消费水平来看,缺口就更大。按中等水平计、从长远看,我国粮食缺口在2000亿至3000亿斤。   
     从中国人饮食传统的角度,营养追求的多样性为广开食品资源、缓解粮食缺少的压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几千年以来,由于自然灾难、战乱和社会动略冬此起彼伏不断出现的粮荒,迫使人们选择非粮可食的生物食品来充饥保命。更由于中华民族勤于探索创造的聪明才智,使人们在广袤的田野森林、山海之中寻求美味山珍、水产、海鲜。在中华国粹——中医学中就创建了药食同源的科学论说。《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上医医未病之医,中医医将病之医,下医医已病之医。”这里所说的“中医”与“上医”就是药食同源,“以食为医,以医为食”强身健体的科学道理。   专家研究,以为人类的食品资源主要有粮食、肉类、蔬菜、果浆、菌类、块茎、花叶、昆虫、水生、森林等十大类系食品,食品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如开发得好,通过5至10年时间,就可以使用于食品的粮食节省10%至20%。此外,开发多样性食品也具创新意义,可以饱腹无虞,感受欢快,追求营养,确保安全,提升效益。食品通过过腹转化、过机转化、品质优化、标准化,加之力求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随之而起的必然是食品、食品革命带来的效益化。   
       综上所述,广开食品资源不仅可以缓解粮食紧缺的压力指数在20%左釉冬又可以进步经济收益一倍以上,还可以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就如何着力开发好丰富多彩、优质高效的食品资源提几点建议:第一,建议国家把开发食品资源纳进国家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二,建议把此项工作纳进到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协调服务的工作日程之中;第三,在制订规划的基础上,从各地的上风和工作基础出发,先行试点、逐步推行,加快实施步伐;第四,建议将“多源”食品开发列进国家科技部粮食科技专项规划,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第五,建议国家农科院组织协调各省级有关科研院校列专门课题、发挥上风、各有侧重、系统研发,确保开发质量;第六,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并列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消除“剪刀差”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山东省副省长 贾万志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可以说农业农村发展进进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但是“三农”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题目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欠账依然很多,尤其是城乡居民收进的差距还在逐步拉大。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题目,必须着力解决好“四个剪刀差”题目。一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产业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其本身价值60%—500%;农产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其本身价值44%—73%。二是土地“剪刀差”。我国农民每年正在以5万亿元的土地资本金,无偿支持城市发展。三是工资“剪刀差”。现在我国有2.4亿农民工,其中在县城以上城市打工的1.2亿人。仅按1.2亿农民工计算,现在一年就有1.8万亿元支援了城市建设。四是金融存贷“剪刀差”。农民的存款自己能用的只占46%,54%的流向到城市。农民以占全国70%多的人口,用了不到全国6%的贷款。   
      彻底解决“四个剪刀差”题目,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应着力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支持农业,关键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终极都要体现在支农投进上,必须“真金白银、真刀真枪”,建立健全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当、涵盖农业农村发展各个方面的一整套支持保护政策。保护农业,关键是保护好农产品价格,防止暴涨暴跌。调控农产品价格要更多地考虑农民利益,使农产品价格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公道上升,这既是农产品价值回回的要求,更是农业进进高本钱时代的必然结果。同时,政府必须探索建立农业灾难补助、农产品市场风险补助等制度。   二是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资源要素配置格式直接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格式,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活动,是消除剪刀差、解决城乡失衡的治本之策。真正把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农村,是一件难事、硬事。土地剪刀差方面重点是建立同一的城乡要素同等交换机制,确保土地在征收和使用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公道分配;应答应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直接进进市场的办法,使土地的市场价值回农民所有。农民工工资剪刀差方面重点是加快建立形成同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农民同等就业权利;较大幅度进步最低工资线;答应农民工集中的行业或地区建立农民工工会。农村金融存贷剪刀差方面重点是尽快规范和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义务,同时扩大农户抵押品范围,支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   三是着力实现农民收进与城市居民收进同步增长。首要的是促进工资增收。大规模开展农民培训,进步就业创业技能,促使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其次是促进财产增收。进一步深化土地征用和经营权流转等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进创造条件。第三是促进转移收进。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应较大幅度地扩大补贴范围,较大幅度地加大补贴力度。   ★城乡融合共荣 城镇化的价值基础   陕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 江泽林   在中国,城镇化赋予人们对产业化以及由此带来社会生活城市化的积极向往与追求,并且一直在推动着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走向繁荣富强。但是,城镇化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建筑强度大等“城市病”,使得人们对城镇化的价值产生动摇。然而,城镇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三农”题目,城乡一体化也不是仅仅为了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题目。城镇化的价值基础,在于聚合城乡人文与自然上风,实现城乡融合,共创城乡美好新生活。农业不仅仅是农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未来田园城市的支柱产业。   城镇化是指人口与经济社会要素向城镇聚集、城镇不断发展扩大,并伴之以经济社会结构全面升级、居民生活水平不断进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镇化代表和顺应了社会生产力方式、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城乡融合、共荣为目标追求美好新生活,需要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城镇建设模式来实现。按照城乡融合共荣的城镇化价值观念,应该在田园城市模式框架下,融进立体城市和生态城市理念,即通过建立“新田园城市模式”或“现代田园城市模式”推进城镇发展建设。该模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在发展建设的空间形态上,以山水田林路映衬现代城市景观。二是在满足人的生存要求上,享受现代服务和田园生态兼而备之的新型都市生活。三是在产业结构上,现代农业成为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四是在空间和资源利用上,融进立体开发、集约循环的先进理念。   我国制定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时,就确定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和环北部湾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三大经济增长极。其中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增长极、国家级的重点开发区,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是其辐射带动核心,西咸一体化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根本途径,西咸新区则是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关键。其建设秉承了“新田园城市模式”的思路;体现了两大理念,即是彰显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风格,以及凸显特色自然与人文元素;开创了“大开大合”(“大开”,即开阔的田园风光;“大合”,即复合的城市功能)的城市建设新概念,在总体形态上,将以现代农业展垫田园化本底景观,围绕都市高端发展组建城市组团,依托组团功能打造建设特色小镇,交通廊道串接组团小镇构筑城市网络,水脉文脉倾注城市灵秀,成为城园交错、城乡融合、城城兼容、古今共叫的现代都市新区,形成集约节约、清新优雅、便捷舒美、健康时尚的现代都市美好新生活方式。   ★三大战略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翟虎渠   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当今世界,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全球三大经济安全,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高度关注。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政权稳定、百姓安宁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题目,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把粮食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发展粮食生产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历史经验表明:要进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一是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的相对稳定,这是发展粮食生产、维持粮食总产量不至于剧烈波动的基础;二是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进步粮食单产,进而促进粮食增产的关键;三是政策支持,这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动力;四是加大投进,这是进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保障;五是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这是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六是粮食生产指导服务方式的创新,这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七是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这是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   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更是粮食消费大国。在产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既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保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战略。保障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必须明确以科技为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根本手段,依靠科技实现粮食丰产;以耕地为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可靠基础,依靠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以上风区域为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基地,依靠上风区域增产提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能力。为此,建议国家实施三大战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第一是粮食科技丰产战略。一是突出对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重点粮食品种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布局,提升主要品种的科技丰产能力。二是着重围绕东北、黄淮海和长江流域等粮食核心产区的迫切科技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科技丰产能力建设进行部署。三是综合考虑制约我国粮食增产的品种、土肥、节水和机械装备等增产要素,以及粮食储运、流通、加工等重点环节,统筹安排科技丰产能力建设。   第二是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战略。一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进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安排生态和生产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粮田可持续发展;三是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粮田,进步粮田质量,提升粮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形成布局公道、功能完备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进步耕地质量监测能力。   第三是实施上风区域增产战略。一是从13个粮食主产省(区)选出680个粮食生产核心区,进步其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并提升在国家商品粮源中的核心地位。二是从11个非粮食主产省(区、市)选出12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三是对宜农荒地优先安排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根据国内粮食供求状况,适时、适度开发粮食生产后备资源,加强国家粮食战略储备。 相关的主题文章: 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认真总结农村实践经验大力推动理论政策创新 专家:居民应该不在乎阶梯电价 示范基地&rdquo

来源:农业现代化   编辑:zixun_1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