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周勇: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的运作模式探索
相关专题: 农业商机  发布时间:2012-11-13
资讯导读:  在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里,我国“三农”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也是我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最长的关注周期。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而农民问题概括的说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期货市场与农产品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可以从期货市场产生的初期反映出来。由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专业性强,普及性差,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虽然期货市场在国际上已经发展了150余年,但是对于我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来讲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我国的期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试点运行,普及面远远不及证券市场,更多的人只是知道“期货”这个名词。此外,由于国内期货市场在发展初级阶段时,恶性事件和盲目炒作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给期货市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期货市场能够真正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功能被忽略了。

作为联系农业生产和金融市场的纽带,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国期货行业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正逐步明确。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就已指出,我国资本市场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认识,锐意进取,全力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支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在谈到具体工作要求时,尚主席也特别指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增强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包括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做精做细已上市期货品种。

随着国内期货市场逐渐规范、成熟,同时我国的农业与国际市场逐渐接轨,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和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出来,国家也开始重视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可以说,期货服务“三农”正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

一、利用期货市场提高农民素质

农村市场信息闭塞。长期以来,我国农民信息闭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未来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都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掌握市场信息将成为一个关键因素。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地域分散,仅依靠期货市场对农民进行培训,范围太过狭窄,市场知识单一。因此,若想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市场意识,推广农业技术,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对农民进行全面的培训。农民为了使自己种的粮食更容易出售,就会认真学习怎样种植优良的品种、怎样控制水分、怎样提高亩产。

另外,为了培育和开发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等单位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包括期货、农业、气象、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去农村进行宣传教育,这也可以增加农民接触知识的机会。期货市场的介入,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同时也培养了农民自身主动愿意接受教育的意识。

期货市场是高度现代化、市场化的存在形式,通过了解和参与期货市场的运作来提高农民素质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市场化进程,增强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提高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农民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多方面增加收入。更深一步说,可以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从而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种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型、现代化农民的培养过程,通过期货市场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能驾驭市场的农民,从长远来讲,是综合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二、鼓励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参与期货市场

农业方面的投资主体尚需进一步完善,许多潜在的投资者入市积极性不高。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为单位,农户生产分散,规模太小,与集中而大宗的期货交易相矛盾,一个标准的农产品期货合约规定的交易一般每次不得少于1手(10吨),一般的农户显然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小农经济难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也无法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生产的标准化,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民的农产品只能进入初级农贸市场,很难直接进入较高层次的粮食批发市场,更不要说期货市场了。

此外,对国有企业入市的限制过多过死,也造成国有企业无法自由进入期货市场,致使我国期货市场缺少国有企业这样的保值者主体。而我国的期货投资基金尚未起步,私募基金也得不到法律法规的认可。我国期货市场不允许外资自由进入,同时对国内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国际期货市场交易实行管制,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才具有外盘交易资格,因此,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基本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现货市场不相称。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近95%的交易者是中小散户,只有5%是机构投资者,这严重影响了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要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必须要把农民联合起来,实现规模化种植,便于使用机械化,同时还可以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有实力与收粮企业在收购价格等环节上进行谈判。

三、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利用“订单+期货”模式,可以有效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风险。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粮食价格逐渐市场化,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这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性有所增大。而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农业市场风险存在明显增大的趋势。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将使这种市场风险也随之扩散。这些都要求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风险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通过订单形式使农户的风险得到了转移,但风险过于集中在龙头企业,从而影响了产业化经营形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龙头地位的企业提供了转移经营风险的途径,具体方法就是利用“订单+期货”模式,也就是在原有的“公司+农户”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的功能,规避粮食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是说,龙头企业在参照期货市场的价格与农户签订购销订单的同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粮食种植或收获之前,就卖到期货市场上。“订单+期货”模式,既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又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粮食产销脱节问题。河南新乡延津县在发展小麦订单的过程中,就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订单+期货”的路子。他们通过“订单+期货”的模式,带领农民间接参与期货市场,规避企业风险,提高订单履约率,促进订单农业的实施和完善,通过企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许多粮食主产省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都非常发达,具有带动农业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四、鼓励工业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做大做强,反哺农业

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顺应了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于减少农民,只有发达的第二、第三产业才可能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我们更应该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对于企业来说,期货交易是一个工具,期货市场是一种渠道。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的经营模式有重大缺陷。要么经营模式单一,只能靠一些特殊的不可持续的因素,获得一时的快速发展;要么不能因势而变,经营模式僵化,无法应对市场变化。其实,那些几十年、百余年经久不衰,甚至愈加显现勃勃生机的国际化大企业,总是在不断地修正、完善经营模式,确保企业可以持续发展。而期货交易是现代化企业经营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期货界应该扩大宣传,鼓励现货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优化企业经营,规避风险,使企业能获得长期稳健的发展。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编辑:zixun_1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