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控制
1、温度
雏鸡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全,再加上雏鸡全身覆盖的绒羽稀短,不能形成完整的隔热层阻止热量散发。因此,必须人为提供适宜的温度,来保证雏鸡健康成长。要想获得适宜的环境温度,必须加强以下关键点:
(1)定温
育雏定温的原则是:初期要高,后期要低;小群要高,大群要低;弱雏要高,强雏要低;夜间要高,白天要低。这是因为依据雏鸡的体感温度,当鸡只正常活动时,机体散热,体感温度会降低,当熄灯后鸡只处于休息状态,散热量减少,体感温度应升高,一般幅度在0.1-0.2℃之间,不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同时,定温要与湿度相结合,在夏季育雏时,雏鸡舍的湿度较大,定温要适当低一些,而春秋冬季属于干燥季节,实践中舍内湿度不容易保持,为了使鸡群体感温度一致,所以温度要适当高一点。避免出现高温高湿、低温低湿的现象。
密闭式鸡舍,雏鸡到达前的舍内温度一般维持在32-33℃,进鸡第一天温度的选择应根据育雏的方式来调整;温度一旦确定就要保持稳定,每次变化控制在0.5-0.8℃。注:育雏舍最好使用干湿温度计,悬挂于距笼底5厘米处相当于鸡背部高度的位置。
(2)降温
进雏后1-3天温度应保持在35-37℃,4-7天保持在34-36℃,以后每周降1-2℃。如果使用温控风机,每天降0.3-0.5℃,但在饮水免疫和分群等鸡群应激反应较大的情况下,降温幅度应酌情适当减小或不降,以达到减小免疫应激的目的。
此外,育雏温度是否合适,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只是一个参考值,最主要的是要学会看鸡施温。当鸡群表现扎堆,精神不振,不时发出尖锐短促的叫声,饮水采食活动减少,向热源靠近,说明温度低,要适当加温;当鸡群匍匐笼底,亮翅展开,伸颈,张口喘气,饮水增加,食欲减退,说明温度过高,要适当降温;当鸡群表现活泼好动,精神旺盛,叫声轻快,饮水适度,均匀分布于笼底,头颈伸直熟睡,无奇异状或不安的叫声,说明温度正常。
2、湿度
进雏前1周,育雏舍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为宜;第2周可使相对湿度逐渐降至55%,3-4周可使相对湿度逐渐降至50-55%。冬季气候干燥,往往造成鸡舍内湿度偏低或不稳定,可以向地面、鸡笼洒水,或向暖气管道喷水来增加湿度,当使用煤炉育雏时,可利用水盆烧开水产生的水蒸气来增加湿度。
合理的通风换气
在育雏前五周采用负压式机械通风的密闭式鸡舍的冬季通风量为0.03-0.21立方米/分钟·只,以人进入鸡舍无闷气感觉、不刺激鼻眼为宜。正常情况下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为:二氧化碳在0.2%-0.5%之间;氨气小于10微升/升;硫化氢小于15微升/升。
在生产实践中,雏鸡栋舍的保温与通风常常形成矛盾。冬季在育雏前五周应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特别在使用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时候,当温度达到后,排风系统会自动启动排风,所以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进风口的开启角度方面:鸡舍进风口的开启角度是随着日龄的增加、通风量增大而逐步加大的,最后全部开启。
对于冬季手动通风的鸡舍,可在通风之前先提高舍温,一般将温度升高1-2℃后进行通风。通风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要缓慢进行,门窗开启要合理,避免过堂风、贼风的出现。
开放式鸡舍基本上是依靠门窗进行自然通风的,冬季要防止因保温而忽略通风,经常进行通风,及时清除鸡粪,加强鸡舍卫生管理,注意舍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不能超过标准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