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调控环境:大棚蔬菜由于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湿气难以挥发,棚内湿度过大,病害会随之加重。温室、拱棚内的温度过高,不适宜蔬菜生长,因此要加强环境调控
1、通风换气 控制棚内的白天气温在22--30℃为宜,最高气温不能超过33℃。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控制棚内二氧化含量,防止植株旺长,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率。
2、覆盖遮阳网 晴朗天气,给温室、拱棚上覆盖遮阳网,可使棚内温度降低10℃左右,不仅可以控制温度,还能防止茄果类蔬菜果实日灼病。
3、灌水 3—5天灌一水,每次灌水量不要太大,要小水勤灌,最好是隔行或隔垄灌,这样水虽然灌的比较勤,但是灌水的量不是太大,即能满足作物生长,又能稳定了棚内的温度。
二、加强水肥管理
1、合理灌水 协调好灌水与控制棚内空气湿度的关系,既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又要尽量控制棚内的空气湿度。灌水时要重点把握好三点:一是要注意灌水时间,灌水要在日出前或日落后,禁止在棚内高温时进行(因为此时土壤温度较高,灌水使土壤温度骤然下降很多,严重影响植株根部代谢和吸水能力;同时,高温灌水,蒸发量大而导致棚内湿度加大,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多种病害发生);二是要注意及时灌水,满足蔬菜对水分的正常需求,并可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但不可使田间积水,最好是3—5天灌一水,每次灌水量不要太大,要小水勤灌,最好是隔行或隔垄灌,推荐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三是要注意灌水后及时通风排湿。
2、合理施肥
植株的茎叶生长和开花结果都需大量养分供应,蔬菜所需肥力增加。因此,必须结合中耕除草,增加养分,以满足蔬菜作物丰产的需要,施肥应根据每种蔬菜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的长势特点结合灌水进行。
(1)、积极推广科学配方施肥,彻底改变以往重氮肥、轻磷钾肥的倾向。但施用化肥时,要注意每次数量不宜过多过浓,都不应灌施在植株边或植株上,以免烧根伤叶。
(2)、增施有机肥,建议采用设施蔬菜秸秆反应堆技术,改善生长环境,提高光和效率,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根系发育。
三、科学防治病虫害:科学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有效控制蔬菜中农药残留含量、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空气和土壤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蔬菜病虫害容易发生。瓜类主要抓好疫病、霜霉病、枯萎病、蓟马等病虫害的防治;茄果类主要抓好疫病、绵疫病、螨类等病虫害的防治;豆类主要抓好锈病、枯萎病、豆荚螟、潜叶蝇等病虫害的防治。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要及时普查,及早发现,针对性防治。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贯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积极推广无害化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适时调整植株群体结构,合理进行整枝,促进通风透光,增施磷钾复合肥,增强蔬菜抗病力等。
2、生物防治︰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抗生素防治病虫害或以各种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可直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
3、物理防治︰一是在放风口上设置防虫网,可有效预防各种害虫侵入;二是色板诱杀,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成虫,蓝板诱杀瓜蓟马等。一般30-80㎡放置一块色板较适宜; 三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一座温室(大棚)放置一台。
4、化学防治︰一是要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机,对症用药,适时用药;二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彻底杜绝使用违禁农药;三是严格控制蔬菜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以确保蔬菜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四是注意科学合理复配混用,轮换交替用药,降低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
四、搞好植株调整
实施植株调整能够改善蔬菜营养状况,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蔬菜产量与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吊蔓、整枝、摘心、疏花、疏果等。注意植株下部叶片不要急于摘除,可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从而使地温相对稳定,不会过高。当蔬菜产品达到商品成熟时要及时采摘收获,以确保产品质量,并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