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条件
1、韭菜灰霉病与棚内温度、湿度密切相关。病菌传播的适宜温度为15-3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是15-21℃,高温时产生菌核。相对湿度为85%,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发病严重,低于60%发病较轻或不发病。
2、韭菜灰霉病与棚内环境相关。当棚室内忽冷忽热,夜间低温受冻,白天高温、高湿或放底风使韭菜受冻,昼夜温差偏大,夜间叶片凝有水珠,致使病情加重。
3、韭菜灰霉病与抗病能力相关。一是品种自身抗病力较差;二是棚室内的小气候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环境恶劣影响韭菜的抗病力,致使发病。
4、韭菜灰霉病与管理水平相关。菜田施肥不足,特别是磷、钾肥料施用不足,植株生长纤弱,降低抗病能力;大水漫灌,造成土壤和棚内湿度过大,引发病害;放风不及时或棚室底口的冷风直接侵袭,加重病害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
1、控温降湿。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在中午适量的打开棚膜,进行通风降温、降湿。通过通风调控棚内温度,使棚室内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头刀韭菜最高温度不能超过23℃,昼夜温差不能大于10℃,棚内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5%以下。注意应在棚室底口增加围裙,严禁底口放风。
2、加强管理。一要精选良种,播种时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二要施足底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主,适当增加磷、钾肥料的施用量,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三要合理浇水,推广微管、滴灌或渗灌,切忌大水漫灌;四要注意适时适量的进行通风排湿、调温,减少叶面结露;五要在生长期内喷施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使韭菜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3、清洁棚室。韭菜收割后,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将病株残体带出棚外烧毁或深埋,防止病菌传播蔓延。结合收割后施肥进行中耕,疏松土壤,排除土壤水分,防止割茬感病。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在每次收割后,都要进行喷药防病。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