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少啄羽造成的死亡 啄羽多发生在3~5周龄,随着日龄增长,密度相应增大,加之通风不好,氨气较浓等因素,引起雏鸡啄羽。加强通风,减少密度是防止啄羽的主要措施,一般饲养密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每只鸡占有饲槽位置大小。二是每平方米容纳的鸡数。前者影响采食,后者影响空气质量。饲养密度因饲养方式而异,地面平养,密度应小些;网上饲养,密度可适当大些。
二、及时饮水,适时开食 孵化出雏,一般从第一只鸡破壳到全部出壳需48小时,再加上注射马立克疫苗、装车运输,部分雏鸡出壳时间已超过72小时。此时鸡群处于较为严重的脱水状态,因此要在进雏前准备好充足的盛有凉白开水的饮水器,及时人为训练雏鸡喝水。休息4~5小时后开食,结合2日龄内24小时光照,使雏鸡尽早恢复体力,保证营养摄入。
三、严格消毒,谨防脐炎发生 脐炎又名卵黄囊炎,是引起幼雏早期死亡的最常见疾病。因为雏鸡脐炎多是在孵化期间引起,所以孵化器具和种蛋的消毒尤为重要。种蛋的消毒多采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法;孵化器具的消毒多采用彻底清洗、喷雾消毒和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并用的方法。
四、控制鸡白痢病 鸡白痢病主要是由于孵化场种鸡垂直感染,多发生在7日龄以内,因此7日龄以内药物预防十分重要。一般可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蒽诺沙星等多种药物饮水或拌料。
五、控制育雏温度 进雏鸡前,育雏室距地面1米高度的温度要达到33~35℃,3天后为31~32℃,以后按每周2~3℃递减直到自然温度。
六、饲喂全价料 在育雏期间饲料单一,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K缺乏,所以必须根据雏鸡营养标准配制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
七、强化7日龄后管理 雏鸡在7日龄以内母源抗体较高,一般不会发生恶性传染病,7日龄以后往往因管理不当,导致雏鸡发生传染性疾病而大批死亡。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