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国产大豆生产和加工业不断萎缩,这也再次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近期国务院及大豆协会有关人士正在东北产区就大豆产业进行调研。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和工信部等多部委也在着手研究大豆新政策。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进口量相比2004年增长189%.2011年,国内大豆产量仅为1449万吨,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0%.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进口创新高说明中国大豆需求整体上仍在增加,由于对外依存度过高,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的传导和冲击非常明显,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徐雪高认为,由于比较效益低,东北大豆种植面积近几年每年以20%的幅度递减,从2009年的6000万亩减少到4000万亩,农户大量改种玉米和水稻。现在国内大豆单产约为每亩230斤,进口5800万吨大豆相当于"进口"了约4亿亩耕地。
"尽管大豆进口有助于缓解国内大豆供需矛盾,平稳市场价格,但仍需将大豆的自给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李国祥认为,国内大豆产量和国家收储量应达到2000万至3000万吨,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对大豆的话语权。如果国际市场出现炒作和价格的大幅波动,中国可以通过调节进口节奏和力度的方式来应对。
徐雪高说,除了生产环节,大豆政策还要从收购、加工和流通等整个产业链角度予以考虑。据介绍,国产大豆加工企业从原料收购、储存到管理、加工,每吨成本相比沿海的进口大豆加工企业高出70至80元。此外,大豆进口可以采取信用证贷款的方式,延迟3至6个月付款,而国产大豆采购是现金交易,企业的资金成本更高。
当前,业界及粮食专家对于调整大豆价格支持政策的期望较高,其中差价补贴被认为是替代临时收储的更优政策工具。李国祥认为,大豆临时收储存在很大弊端,如果企业购买顺价销售的临储大豆,成本将明显高于采购进口大豆,导致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家有必要加强和完善对大豆的支持保护政策,理顺价格机制。
据了解,差价补贴,即制定可以使农民获得合理收益的目标价格,该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部分,由政府对农民予以补贴。徐雪高认为,通过差价补贴的方式,市场上会形成三个价格,包括最低收购价格、市场价格和目标价格,这样的价格体系能够保障农民再生产和收入增加,同时又可以发挥市场定价机制,不会像临时收储价格那样对市场产生过多影响。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