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鱼翅加工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荷塘镇在"假鱼翅"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变得风声鹤唳。先是 "浙江市场假鱼翅主要来自广东",接着执法人员又查到部分鱼翅加工地为 "江门市荷塘镇协和鱼翅加工厂",这让荷塘镇成为风暴的一个中心。
1月14日和15日,记者在当地调查了解到,目前荷塘镇大多数鱼翅加工厂都选择暂时关门以避风头。此外,广州一德路市场经营鱼翅的商家也全部关门,有关部门正在调查。
"加工厂基本都停了"/
荷塘镇位于江门、中山和佛山三市的交界地带。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当地一直有加工鱼翅的传统。
荷塘当地人并不知道镇上到底有多少鱼翅加工企业。记者向当地工商部门咨询,对方似乎也不愿意提供准确的数字。当地一位居民调侃道:"我认识的江门人全都是做鱼翅的!"
根据公开资料数据,在2006年,荷塘镇已办领卫生许可证的鱼翅加工场有37家,办理工商登记的有69家,未办理证照的家庭式小作坊有几十家。而荷塘镇常住人口为4.4万人。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一家酒店服务员打听当地鱼翅市场时,她对"假鱼翅"事件保持了相当高的敏感度,称"现在不好买鱼翅了".
随后,她拿起手机询问一位曾经熟识的鱼翅加工老板,得到的答复同样是"已经没有做了".
荷塘镇一位熟悉鱼翅加工厂的下游零售商告诉记者,受"假鱼翅"事件的影响,现在荷塘镇内的加工厂基本都停了。"如果采购得多,过一段时间可能才有".
其实,荷塘鱼翅加工企业悄悄关门早有端倪。
1月14日,记者试图通过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联系部分加工企业,但电话拨打过去,对方都表示已经不再做了。
按照网上的一些公开地址,记者试图在荷塘镇寻找鱼翅加工厂。但前后找了5家,不是大门紧闭就是根本找不到具体位置。
据了解,荷塘镇的鱼翅加工厂基本都隐藏在村里的民宅内,从外面很难看出什么不同,这增加了记者寻访的难度。而一些人一听"鱼翅"两个字,干脆就避而不谈。
家住荷塘镇某村的李宜告诉记者,她家附近原来就有一个鱼翅加工厂,隐藏在后院,她几年都没有看清加工厂是什么样子,"一般有货就会生产,没货就停下来".
对于荷塘镇鱼翅加工企业的最新情况,记者试图向荷塘镇政府和荷塘工商所进一步了解,但两个部门均以"接受采访需上级部门同意"而拒绝了。
业内人士喊冤/
除了荷塘的鱼翅上游加工厂受到影响外,广州市主要的鱼翅贸易集散地--一德路上的鱼翅档口也已经全部关门。
浙江工商部门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抽检的假鱼翅是福建经销商从广州一德路市场购进的,这让一德路成为假鱼翅的另外一个风暴中心。
据广州市工商局透露,1月8日至9日,广州市工商局越秀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72人,检查了广州市一德路海味商户1071户,其中鱼翅经营业户147户,调味品经营业户15户。截至1月9日,工商部门在147家商户中尚未发现以假充真销售的情况,对145家经营者销售的无完整进货单据的26181.5公斤鱼翅已责令下架停售,等待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
受到重创的广东鱼翅行业有不少人喊冤。一德路上有档主并不认可浙江的监测结果,而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副会长伍惠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被点名的几个档口至少有两个根本不是做鱼翅生意的。
江门市质监部门给媒体的回应也称,2012年12月,他们对有名单记录的鱼翅加工作坊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经检查,有生产行为的生产现场均使用正常的鱼翅用于加工,未发现使用非法原料假冒鱼翅的行为。"
但是,对于没有登记在册的小作坊,并不排除其生产假鱼翅的嫌疑。在荷塘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要买 "素鱼翅"(即人造鱼翅),上述熟悉该行业的零售商会意地笑了笑说,"其实荷塘镇不多。"
实际上,即便荷塘镇的大部分鱼翅加工作坊原料没有问题,但制作过程是否违规也值得担忧。李宜告诉记者,她家附近的作坊此前经常非法加工鱼翅,使用的药水冒出的气味特别难闻。"周围的住户有强烈的反感。"
有荷塘本地村民还在网上投诉称,荷塘镇塔岗龙天新村有一家鱼翅加工企业使用工业双氧水,并将污水排入河中,恶臭难闻,污染严重。对于上述说法,记者尚未获得相关部门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