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近年来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却让人提心吊胆。如何才能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
带着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
董金狮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监管手段未能跟上造假水平的提高速度。董金狮直言,"现在的情况是魔上去好几丈了,道上不去,我们本身的执法手段和检测手段没有跟上".
他举例说,近年兴起了毛细血管注射法,部分商家将注水用的胶黏剂等注入牛的毛细血管里,待其缓慢渗开扩散,如此处理办法,是很难检测出来的。
毫无疑问,个别企业的造假行为引发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内地奶粉99%符合标准,那剩余的1%呢?"董金狮以舆论聚焦的奶粉质量为例,直言公众关心的不是99%而是1%.
"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2011年至2012年,质检总局组织监测国产乳制品样品128240个,发现问题样品330个,问题检出率为0.26%.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12082个,发现问题样品93个,问题检出率为0.77%.2012年,我国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共查出不合格进口乳品318批次566吨,问题检出率为0.76%.其中不合格婴幼儿配方乳粉43批次80.95吨,问题检出率为1.13%.
违法者之所以要铤而走险,究其原因是违法成本低,在被处罚后往往又能很快恢复生产。董金狮说,由于缺乏客观中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执法者本身的行为处于监管真空地带,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董金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最好还是让造假者失去经济基础,没有能力再造假。一句话,就是要让造假者付出足够大的代价,改变现在违法成本低的现状。
逐利心理、监管漏洞,双重因素共同作用,食品安全隐患难消。面对如此境况,如何增强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
董金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要想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就要建立一条无隐患的生产链。"不合格的产品都是生产出来的,源头抓好了才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因素,这是重中之重".而从执法的角度来说,除了建议尽快设立第三方监管机构,相关部门还需在执法形式、技巧上作出调整。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