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经历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改革后的国家卫生和计生委(以下称"卫生计生委")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食品标准制定的问题。
据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陈锐介绍,改革后,卫生计生委主要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此外还有一些食品安全性审查、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等方面的职能。
食品安全是近期以来持续的焦点问题,也是此次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点。今年5月份发生的大米镉超标事件,再度推高了食品安全关注的热度。
"国家卫生计生委是治理重金属污染参与的部门之一,目前已经公布了食品污染物的安全标准,我们会对这些标准进一步开展评估和研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严卫星说,"我们也在开展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在全国布起了网络,一旦有类似于重金属引起的疾病情况,在监测网中会收到相关信息。"
此外,卫生计生委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食品标准的清理。据食品标准清理专家技术组组长王竹天介绍,到现在为止,500多个食品生产规范的标准清理基本上已经进入尾声,本月底将会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监测食源性疾病
今年5月份发生的大米镉超标事件,并非个例。两年前,大米镉超标的问题就曾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与一般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同,大米镉超标的问题主要是源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更增加了这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前不久,环保部发布《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时称,已经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但却没有将相关信息公开。而此前媒体公开报道当中,不同来源的数据提到的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比例在8%到20%之间不等。
但此前全国范围的重金属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并不充分。中国疾控中心曾于2009-2010年进行过一次8省市范围的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人群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布呈现中部地区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特征。但该研究尚未涉及不同的重金属水平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卫生计生委组建之后,新成立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在职能中设立了风险监测和评估。
"我们首先要建立健全风险监测的网络,构建起覆盖全国城乡的风险监测技术网络。"陈锐表示,"同时要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管理,规范食源性疾病的报告、监测、调查以及救治等等这方面的工作,做好食源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严卫星告诉记者,重金属所引起的疾病也在这个网络的监测当中。
此外,陈锐还表示,每年将制定食品风险的评估优先计划,对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和监管问题及时开展优先评估,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解决标准乱象
在历次食品安全事件当中,大多数最后会落脚到食品安全的标准问题,比如之前的桶装水事件,以及争议经久不衰的乳品标准问题。
食品安全标准所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一个是不同部门、层级标准的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再一个则是我国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的问题。
2012年,原卫生部制定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对现行近5000项各类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并要求在2015年底完成标准整合工作,解决标准的交叉、矛盾等问题。
据卫生计生委介绍,目前500多个食品生产规范的标准清理基本上已经进入尾声,本月底将会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特殊膳食食品标准的清理任务已经完成,并于近期向公众征求意见;其它食品标准也已基本完成清理任务,将分批征求意见。
同时,地方的食品安全标准也是此次清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而对于未来将建立的新食品标准体系,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其设置的标准有多高。在乳品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国内标准与国外标准的差别曾经引起轩然大波。
据王竹天介绍,此次在制定食品标准时并不排除发达国家标准,但更多的则是借鉴这些国家的评估方法以及指标设置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