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千余项食品安全标准清理工作接近尾声。
在2012年8月初次启动清理工作时。一位参与标准清理工作的专家曾向记者透露,"清理修订标准的经费偏低。"时隔一年,清理工作进展究竟如何,经费瓶颈是否得到解决?当天下午,一名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费多少与标准清理之间关系不大。"
五千余项食品安全标准清理一周年
早在2012年6月,原卫生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提出,在标准清理基础上,要在2015年底完成标准整合工作,解决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
在我国,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标准间存在矛盾、交叉、重复,个别重要标准或重要指标缺失,标准制修订工作存在基础研究滞后、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
2013年7月10日,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陈锐透露,截至目前,专家技术组已经召开43次标准清理工作会议,完成了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特殊膳食食品标准的清理任务,将于近期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其他食品标准已基本完成清理任务,将分批征求意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我国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以来,卫生计生委已完成乳品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对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等标准进行清理,公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基础标准。
随后,卫生计生委制定公布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主要任务是:对现行近5000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全面清理,提出标准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的清理意见,形成食品标准体系框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在这近一年的标准清理工作中,卫生计生委组建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囊括140余位来自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并分为食品产品组、理化检验方法组、微生物检验方法组、毒理学评价程序组、特殊膳食类食品组、食品添加剂组、食品相关产品组和生产经营规范组等。
经费瓶颈疑云待解
与近一周年的标准清理工作成就相比,2012年8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获悉,在清理工作启动之初面临的经费不足等问题,是否已得到妥善解决?
当天下午,一名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费多少与标准清理之间关系不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在2012年夏季获悉,在这几十年里,食品安全标准制修定的投入经费从几千元,提升到每个标准平均耗费5万元到10万元之间。但尽管有所提升, "总体的经费,目前标准制修订经费相应来说还是偏低的。"
曾有人向卫生计生委提出疑问,参照国际标准,大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一般会超过5万美元,个别国家会突破50万美元。和国际标准相比,中国低投入的标准产出难以让大家放心。
上述参与标准清理工作的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每一个标准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一般所说的5万元到10万元,是国家投入所有标准制修订过程的经费平均,在标准制修订的前期,还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经费支持,国家在这方面也提供了额外的支持,例如标准制修订前的检测工作。总体来说,经费仍略显不足。
7月10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次致电上述参与标准清理工作的专家,欲了解经费瓶颈是否已破解时,该专家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有分析人士指出,标准的修订、清理等工作,是一个将标准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政策、制度法规的过程,而不是从零开始。如果是从零开始,经费自然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