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南方主要省份频遭暴雨袭击,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农户遭受严重损失,部分农产品供给减少,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调研了解到,作为稳定“菜篮子”产品供应及创新农业保险的重要举措,今年年初广东推出蔬菜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在补偿菜农因灾损失、提高菜农抵抗风险能力、稳定蔬菜供应和价格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调研还发现,试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蔬菜种植户认识不足、参保积极性不高、试点区域范围小、保障程度偏低等问题,进一步推广也面临缺少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资金紧张的现实困难,制约了其在保障蔬菜供应和稳定蔬菜价格方面的作用。
我国是蔬菜种植和消费大国,“菜篮子”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蔬菜保险有助于稳定蔬菜生产和供应,防止“菜贵伤民,菜贱伤农”,具有在全国范围逐步推广的意义。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将蔬菜保险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加大各地推广蔬菜保险的支持力度,并将此作为推进蔬菜种植产业化的保障措施。
蔬菜保险试点成效初显
广东是蔬菜生产和消费大省,常年菜地面积约660万亩,产量2860万吨。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动蔬菜种植产业化,培育一批规模化蔬菜生产企业和蔬菜平价超市,实现产销对接,确保蔬菜供应,力求稳定蔬菜价格。但广东地处沿海,蔬菜生产受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加之蔬菜生产的周期性因素等,“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为提高蔬菜种植抵御自然灾害和灾后复产重建能力,保障蔬菜供应和价格水平基本稳定,广东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探索建立以蔬菜种植灾害保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保险制度。2013年初,试点工作在惠州、湛江、韶关3个地市启动。
据广东省保监局介绍,截至5月底,共有21家蔬菜种植企业参保,投保面积合计28134亩,占计划承保面积的约60%,保费收入438万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约5990万元。5月份以来暴雨天气造成18家参保企业近9000亩蔬菜受损,初步核算定损金额250万元,已支付赔款116.32万元。蔬菜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对补偿菜农损失,稳定蔬菜供应取得了初步成效。
记者从参与蔬菜保险的种植户了解到,蔬菜种植投入成本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轻则遭遇亏损,重则因灾返贫,蔬菜保险对于减少损失并迅速恢复生产非常必要,因而更受规模化种植企业的欢迎。近期保护灾害后,部分投保企业获得了保险理赔,增强了企业投保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存在问题制约蔬菜保险作用发挥
目前,广东蔬菜保险试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承包覆盖率不高、试点区域小等问题,制约了蔬菜保险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蔬菜种植企业对保险的认识仍有不足。根据物价部门的投保计划,首批参保的蔬菜企业约30家,计划蔬菜投保面积为4.6万亩。截至5月底,参保蔬菜企业21家,参保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完成承保计划的60%。部分蔬菜种植企业对蔬菜保险认识不足,参保积极性不高,是参保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试点区域范围小,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试点仅选择在3个地市的部分蔬菜种植企业开办,试点区域范围小,蔬菜保险损失补偿和稳定供应的作用未能显著发挥。
———保障程度偏低,与投保企业期望有差距。试点地区的蔬菜种植物化成本大多超过1000元/亩,产值更高达10000元/亩以上,确定500-1000元/亩的保险金额,显著低于蔬菜种植投入,蔬菜种植企业普遍认为保障程度偏低。
———保障范围偏窄,未能覆盖蔬菜生产销售全程。考虑风险可控和保费补贴承受能力,保险责任确定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保险责任未包含病虫害,更未覆盖蔬菜运输甚至是菜价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种植户希望保障价格波动风险的期望仍有差距。
全国推广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菜篮子”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稳定蔬菜供给和价格,是政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蔬菜保险能起到防范风险、补偿种植户损失,提高种植积极性,稳定供应,进而稳定蔬菜价格的作用,防止“菜贵伤民”。同时,将蔬菜保险与种植户蔬菜种植计划相结合,能有效掌握、调节不同蔬菜品种产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防止“菜贱伤农”,因而具有全国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广东省保监局介绍,开办农业保险一定要形成一定规模,下一步将尽快启动蔬菜保险在全省推广的准备工作,争取省市级财政支持,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将蔬菜保险补贴扩大到“公司+农户”模式经营的企业,惠及更多蔬菜种植户,并争取适当提高保障程度。
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陈明钧表示,我国蔬菜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由原来的副食品变成了生活必需品。相对于粮食产业来说,蔬菜产业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双重风险。近年来部分蔬菜品种价格大起大落,菜农基本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从产业发展角度讲,更应该保护和扶持。从国外经验看,通过公益性的蔬菜保险机制比政府直接补贴更有效率,更具操作性。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广东公司表示,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农业生产保险体系,蔬菜保险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未来应该借鉴相关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逐步推广。
此外,试点工作中暴露出的保险公司经营压力也表明,未来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建立政府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充分运用大灾风险准备金、封顶赔付、再保险等机制,形成“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混合型大灾风险分散模式。
———将蔬菜保险纳入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范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大,蔬菜生产供应稳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目前中央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品种已达20余项,对农业保险和相关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农业保险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和畜禽,蔬菜保险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建议国家将蔬菜保险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加大对各地开办蔬菜保险的支持力度。
广东推出蔬菜保险试点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广东省价格调节基金,从试点初步情况看,如果下一步在全省范围推广,则将很快面临财政资金紧张压力。就全国范围看,由于各地发展不均衡,如果单纯依靠地方财政支持,推广蔬菜保险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将蔬菜保险作为推进蔬菜种植产业化的保障措施。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蔬菜种植仍是个体分散经营为主,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生产方式较为落实,生产设备简陋,产能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同时,蔬菜生产产业化程度不足,对蔬菜流通和食品安全管理也带来巨大挑战。建议将蔬菜保险作为推进蔬菜种植产业化的配套措施,培育规模化蔬菜种植企业,并优先提供政策性蔬菜保险保障,由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公司+农户”的蔬菜生产模式,由企业提供生产工具和技术支持,将分散的农户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生产。
———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蔬菜价格保险试点。农作物价格保险是为农作物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提供保障的保险,对调节稳定蔬菜供给和价格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但蔬菜价格保险的实施技术难度大,经营风险高,建议国家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并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亏损给予一定的补偿。
陈明钧介绍,从蔬菜产业自身特点看,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更大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市场供应波动的影响也更明显。建议将蔬菜价格保险机制与蔬菜产业政策和规划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保证市场供给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产业规划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