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烤肉、腌肉是致癌食物,然而香港发布的一个报告却称,看似无害的炒蔬菜竟然也可能致癌,因为蔬菜在高温炒制的过程中,会释放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对此专家表示,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对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共133种食物进行检测后发现,样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蔬菜及其制品的丙烯酰胺含量排第二位,仅次于零食类食品。该中心又对22种蔬菜样本进行测试,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在送检的蔬菜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其次为大蒜、洋葱,紧随其后的是空心菜、灯笼椒、茄子、芥蓝、丝瓜、西芹、芥菜,而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
何为丙烯酰胺?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洪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白色晶体,原被认为是工业化学物,高温油炸、烧烤淀粉类食品,比如炸薯条、烤土豆片中都含有丙烯酰胺,这种物质有致癌可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第二类致癌物。研究发现,丙烯酰胺还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摄入高剂量的丙烯酰胺会令人情绪低落,产生幻觉。"以前人们只知道高温油炸、烧烤食物会产生丙烯酰胺,现在高温炒蔬菜也会释放丙烯酰胺,香港的这份研究报告值得重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介绍,口感上发甜的蔬菜,本身含有的糖分就多一些,如西葫芦、洋葱等,再加上酸度低,经过120℃以上高温烹制后很可能会释放丙烯酰胺,而且高温加工过的蔬菜,其他各项营养指标也不会好。不过她说,虽然这个实验本身没有问题,但不是说一些蔬菜就不要吃了,其实人们在炒菜时一般不会将蔬菜在滚烫的锅里炒很久,加上炒蔬菜时多少会出些水,锅内温度会随之降低,温度达不到的时候,丙烯酰胺一般不会产生或产生量很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对蔬菜的习性非常了解,他认为,确实有些蔬菜在高温下会释放出有毒物质,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烹调方法,蔬菜还是人类健康的好朋友。他建议,蔬菜不要烤着吃,不要等油冒烟了再炝锅,加工时尽量切大一些,多用蒸煮方法,不要高温长时间烹制,不要炒煳炒焦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