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有机农业的出现,称得上是对当今农业生产模式的反思。
停留在“化学农业”阶段的中国农业,产业链呈线性。换句话说,农业只具有提供食物的功能。农产品生产主要靠化肥、农药及激素类催长剂等物质来催产、催效,天然成分降低。
不能简单地将不道德的标签贴向农业生产者。事实上,这是全社会在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只重视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的后果埋单。
“一家两地”的生产
如果完全按照有机概念来衡量,一旦土壤、水、空气已经受到污染,能够安全提供农产品的地方就少之又少。
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偏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付出的劳动性价比相对也不高。
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缘故,勉强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如老人、妇女等,因为劳动效率不高,也不得不更加依赖化肥、农药、地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解释说,除草几乎占据了农田管理的一大半时间,也是农活中最辛苦的。能用10元一瓶的除草剂解决的事,农民干吗还要费时费力地进行人工除草呢?
因为违规的成本不高,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成本,农业生产者开始滥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农民为自我保护而催生出“一家两地”。
“一家两地”简单来说,指一个家庭使用两种食物模式,对农民来说则是两套生产模式。
例如,农民会为自家留一块地,给市场使用另一块地。“为生活而生产”的地块主要满足家庭消费,就会少施肥少打药,甚至不打药,生产出安全产品。
为市场生产的食品,则尽可能用化学办法替代人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认为,虽然在道德上“一家两地”明显不合理,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却是可以理解的。
破解“双轨制”难题的关键是耕者有其利,让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与之付出劳动相匹配的合理报酬。
蚯蚓“喜欢”这里
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发展的CSA模式,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的经济合作关系。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需求。花费比“化学农业”更多的劳动力,自然需要更多的回报。这传导到食物端,就直接导致有机食物的高价。
生产者的劳动需要认可有机理念、信任生产者的消费群体来为之埋单。当然,二者共同埋单的还有污染的减少、生态环境的改善。
事实上,有机食物种植的过程也正是修复生态系统的工作。以蚯蚓为例,以土壤中的种植物碎屑为食的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分解者。耕地里有蚯蚓,庄稼或蔬菜都会长得比较好。
比如说,在有机果园里,20厘米表土层内平均蚯蚓数量高达1315条/立方米,而普通果园只有27.5条/立方米,仅为有机果园的2%。在使用农药化肥的农户土地里,经常是挖了半天没有任何蚯蚓,而且土壤颜色浅。有机土地上,一铁锹下去就挖出来一条很粗的蚯蚓,又挖几锹还有很多小蚯蚓。
由于有机食品的价格高昂,自然很容易吸引各种资源流入这个领域。从业者各怀目的,其中也不排除一些资本下乡大面积圈地,或为骗取补贴,或非农化、非粮化,从事房地产开发,运作度假旅游项目。
选址的讲究
在自然环境有可能已被污染的背景下,如何选址是建立农场的第一步。这对不同群体来说困难也是不同的。如果从业者家里是农村人,土地租用、生产的问题不大,困难就在于销售渠道。如果从业者是城市人,可能就反过来了。
蒋高明认为,关键是生态环境要好。还需要有会种庄稼的农民、与目标市场的运输半径要尽可能小,这样成本才会最低。当然,民风淳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即使条件如此严苛,蒋高明认为,弘毅生态农场的存在,更多的原因是因为那里是他成长的地方,有群众基础,对当地有感情,更希望改变当地的环境。
不过,即使是选择在自己成长的农村进行这样的试验,也有农民质疑蒋高明。“一个教授跑到农村来种地养牛,有什么出息。”
首先土地就不容易解决。起初,就没有人愿意将土地流转给他,即使后来勉强流转到手的30亩,也是贫瘠的低产田。
多次的磨合和周折后,蒋高明总结,与农民打交道关键是,尽量少与农民发生冲突,不与农民争利。除此以外,还需要通过村集体组织出面协调具体纠纷。
与之类似,易新鲜生态有机农场的创始人曹岩松也选择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来进行农场生产。
有机农业提高产量
现实国情下,有机农业也有其必要性。目前,中国耕地的60%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瘠薄、洪涝、盐碱等各种因素制约。
蒋高明认为,要改造这些中低产田,必须借助有机肥来培育地力,而无机肥只能使土地越种越“瘦”。“如果每亩施用5吨有机肥,即使减少一半的化肥用量,玉米产量也高于施常规化肥的产量。”
目前我国年产秸秆6亿~7亿吨,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养牛、羊等反刍动物,相当于得到1亿吨的活牛重,以54%的出肉率计算,就有5400万吨纯牛肉。
根据1斤肉等于5斤粮的营养和热量折算,也就意味着增加2.7亿吨粮食。扣除育肥过程中消耗的1亿吨粮食,净增加粮食1.7亿吨。
“具体实践中,如果能够将50%的秸秆利用起来,就是很不错的增产计划了。”蒋高明说。
在弘毅生态农场,蒋高明通过实践证明,仅用50%的常规化肥,其余以有机肥补充,得到了最大的玉米产量,亩产达到536.1公斤。这比100%施用常规化肥所得到的亩产478.7公斤还要高。这就意味着粮食安全并不会因为生态农业而受到影响。
同时,生态农业解决的也不单纯是粮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环境问题的改善、农民收入的提高,最终也会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