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关于“转基因”--为什么我们无需恐慌
相关专题: 农业致富经  发布时间:2013-10-07
资讯导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转基因是否安全?"几个月来,这个问题在各种平台上被不断追问。一方面,转基因食品、农作物、种子已经大量进入生活,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很难找出没有吃过转基因食品的人;另一方面,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一系列疑问,还有待澄清。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转基因是否安全?"几个月来,这个问题在各种平台上被不断追问。一方面,转基因食品、农作物、种子已经大量进入生活,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很难找出没有吃过转基因食品的人;另一方面,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一系列疑问,还有待澄清。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应当如何科学评价?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关于转基因,等待澄清的恐慌》第一篇:《关于转基因,为什么我们无需恐慌》。

转基因安全吗?对这个宏大而频繁出现的问题,一名美国生物工程博士打过这样的比方:转基因是一种技术,就像"红烧"是一种技术一样。如同我们无法回答"红烧是否好吃",我们也无法回答"转基因是否安全".红烧可以做出好吃的肉,也可以做出不好吃的肉,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能够理解:转基因可以做出安全的作物,也可以做出不安全的作物。

无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被证明"绝对安全".有专业的大厨把关,可以确保端上桌的红烧肉在水准之上,对转基因作物,这个"大厨",就是安全证书。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徐海滨:国际上的主流学术观点,WHO或世界粮农组织对转基因食用安全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就是通过安全评价、在市场上销售的这类产品都是安全的。在中国,是获得安全证书的。而我们很多转基因食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把它做成一个植物种类,在地里面做研究。没进入市场的时候,它不能通过法规部门的严格安全评价,它的安全性问题还不能说没有。但我们说,有过安全证书的、经过法规部门批准的,进入市场的、进入人类消费链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个是有定论的。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作物安全证书,分别是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和长期动物实验的正面结果,在旷日持久的转基因对非转基因之争中,一直被摆在台面上。许多人的疑问并没有就此解决:现在没有问题,如何能代表将来没有问题?转基因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何差别?记者就此对话美国生物工程博士、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执行副总裁凯瑟琳·恩莱特(Cathleen Enright)。

靠肉眼和经验选择育种,到杂交育种,再到诱变育种,以及现阶段以转基因育种为主的分子育种,这是转基因技术走过的发展路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物为全世界广泛接受,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其没有差别。凯瑟琳·恩莱特解释,过去采用杂交等技术的科学家,为了获取某个基因所代表的特性,必须从成千上万的实验结果中撷取自己所需的那一个,而转基因技术则将这种"大撒网"变成精确制导,要什么,就摘什么。

凯瑟琳·恩莱特:现在造成大家疑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农业历史的不了解。人类改变动植物基因的过程其实已经持续了一万年。在十八世纪,也就是三百年前,我们就已经实现了物种之间的基因转换。我们现在的技术不过是更精确了。在上世纪40年代,我们通过化学暴露或辐射改变作物基因,那会儿我们种出了植物,说,噢这株更高,我要这株!这种方式我们用了整整70年,一直到现在还在用。

再简单地说,我们现在吃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人类进行人工选育,也就是不断地把优良基因转出去加以利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转基因作物则是通过人工操作把基因单独取出来,再通过生物技术转出去,相比传统育种方式,更可控、更高效。

凯瑟琳·恩莱特:在过去的所有的育种方式中,植物DNA所发生的变化都是随机的,我们掌控不了。如今有了生物技术,转基因的过程开始变得精确、可控。

在生物工程学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被视作技术的改善而非新技术的创造;在全球对转基因态度最为积极的美国,转基因技术的高速发展已在一些组织的抗议声中成为了既成事实。

据美国伊利诺伊玉米协会数据,该州约八成玉米为转基因玉米;农场主则介绍,这一区域的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几乎已经被完全淘汰了。对美国农民,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差别,基本等同于先进技术与陈旧技术的差别。

肯尼斯·哈特曼(Kenneth Hartman)的农场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滑铁卢,从四五辈前开始,哈特曼家人就居住在这片金黄的农场上。对60来岁的肯尼斯,接受转基因作物并没有什么障碍。

肯尼斯·哈特曼:我们周围99%的农场种的全是转基因的作物,因为转基因作物的好处实在是太明显啦,比如大豆,我们的土地变得更干净,而转基因玉米具备更好的抗虫特性,我们的产量明显提高。简单来说,就是植物更健康了,因为没有虫咬,我们也没有霉变的担心。

    由于在抗虫、抗除草剂方面的突出优势,在农业大州伊利诺伊,非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正逐渐被转基因品种淘汰。伊利诺伊玉米协会项目主管菲尔·托顿(Phil Thornton)介绍,伊利诺伊州每年玉米产量约5万吨,约8成是转基因品种。这5万吨玉米,一半供出口、一半供美国国内使用。

菲尔·托顿:伊利诺伊州每年出口玉米大约是2万5000公吨。剩下还有2万5000公吨的玉米留在美国国内使用。这其中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的比例,大约是80%的转基因,20%的非转基因。而大豆的话,98%、99%都是转基因的。

尽管到目前为止,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一例由转基因食品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关转基因产品的动物实验也都呈现安全的结论,但实验本身也频受质疑:大鼠实验安全是否就证明对人体安全?为什么不进行人体试验?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徐海滨表示,在进行安全评价时,以大鼠替代人体试验,是国际科学界的通用做法。

徐海滨: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作为转基因的BT蛋白也好,还是除草剂的蛋白也好,我们遵循的评价原则是化学物评价原则里的毒理学的公用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动物学的实验来推测人体的实验结果。在动物学的实验已经证明是安全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做人体的安全评估。这是在我们国际上通用的评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公理。

在任何国家,用人体做转基因安全性试验都有难以突破的伦理障碍。

徐海滨:从伦理角度考虑,也不可能我们用一个食品去做多少人的,连续吃上十年二十年,再吃到他的孩子的实验。这从伦理学讲是不可行的。

目前的转基因安全试验一般选用模式生物小鼠、大鼠进行高剂量、多代数、长期饲喂实验进行评估。以大鼠2年的生命周期来计算,3个月的评估周期相当于其1/8生命周期,2年的评估则相当于其整个生命周期。

吃或不吃,仅仅是问题之一;同样重要的问题还有,知或不知。以此前备受关注的"黄金大米"事件为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也坦言,在保障民众知情权的路上,政府部门任重道远。

彭于发:这个产品是安全的,但是它的程序不合法。两个不合法,第一个是,用转基因的产品来做实验,应该经过农业部按照国务院的条例来进行安全评价。第二个,用人做实验,包括大人和小孩,用人做实验的时候,要由伦理委员会批准。这两个程序它都没有走。

截至今年,转基因技术已诞生30年、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已17年,但在全球范围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结论仍未达成。正如科学界人士反复强调,转基因只是一项技术,其本身是中性的,不能笼统地说是安全或不安全,只有用其所长并加强相关的监管,才能确保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

来源:食品伙伴网   编辑:zixun_1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