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审议通过
相关专题: 政策法规  发布时间:2013-10-09
资讯导读:  在中国一些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已超过居民生活、乡镇工业,成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中国一些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已超过居民生活、乡镇工业,成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下称《草案》)。

会议指出,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养殖污染防治,对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有效预防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要求,要强化激励措施,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统筹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养殖者污染防治责任,扶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使畜禽养殖污染明显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污染已成为水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

今年两会的“一号提案”也主要关注绿色农业发展。面对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粗放、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日趋严重的现实,政协委员们建议,发展绿色农业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除了考虑环境问题外,消费市场对肉蛋奶产量的不断增加的需求,也对畜禽养殖业的转型提出要求。

农业部颁布的《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显示,2011年,近40%的生猪由年出栏50头以下的散户提供,60%的奶牛由存栏20头以下的小户饲养。

散养的生产方式不但难以控制畜产品质量,更使得我国面临较为严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为了帮助养殖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共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178个、省级示范场近1万个。农业部也对畜禽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出“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

中衍期货农业分析师陈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参照嘉兴死猪事件,规模化养殖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随意乱抛死猪。不过,这也对地方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出要求,需要不断适应规模养殖发展水平。

而为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9月30日,农业部制定《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

来源:食品伙伴网   编辑:zixun_1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