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些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已超过居民生活、乡镇工业,成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下称《草案》)。
会议指出,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养殖污染防治,对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有效预防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要求,要强化激励措施,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统筹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养殖者污染防治责任,扶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使畜禽养殖污染明显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污染已成为水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
今年两会的"一号提案"也主要关注绿色农业发展。面对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粗放、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日趋严重的现实,政协委员们建议,发展绿色农业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除了考虑环境问题外,消费市场对肉蛋奶产量的不断增加的需求,也对畜禽养殖业的转型提出要求。
农业部颁布的《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显示,2011年,近40%的生猪由年出栏50头以下的散户提供,60%的奶牛由存栏20头以下的小户饲养。
散养的生产方式不但难以控制畜产品质量,更使得我国面临较为严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为了帮助养殖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共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178个、省级示范场近1万个。农业部也对畜禽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出"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
中衍期货农业分析师陈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参照嘉兴死猪事件,规模化养殖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随意乱抛死猪。不过,这也对地方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出要求,需要不断适应规模养殖发展水平。
而为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9月30日,农业部制定《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