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信息中心 徐伟平
我国粗粮以玉米为主,面积和产量占粗粮的比重高达95%以上,因此,OECD和FAO对我国粗粮的展望基本上就是对未来10年我国玉米发展情况的预测。
我国玉米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目前,玉米已超过水稻,成为我国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农作物。受资源约束趋紧、现有产量基数高等因素影响,今后玉米进一步增产难度将明显加大。但与小麦、大豆等相比,玉米种植比较优势明显,加上气候变暖使玉米生产带北移,玉米面积尚有一定扩大空间。从单产来看,我国与美国等主产国存在明显差距,国内区域间差距也很大,通过改良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改善土壤肥力等综合措施,单产有很大增长潜力。在未来玉米面积和单产年均增幅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到2020年,我国玉米产量仍有望达到2.4亿吨以上,总产年均递增2%以上。
玉米消费仍将刚性增长
2000~2012年,我国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年均分别递增2.7%、2.3%、12.4%、4.0%,同期玉米饲用消费年均递增约3%。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持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畜产品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同时,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饲料消费将越来越依赖玉米,预计2020年玉米饲用消费可能达到1.5亿吨。深加工消费还将刚性增长,但随着国家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以及市场逐渐饱和,今后增速将明显趋缓。加上其他消费,2020年国内玉米总消费可能达到2.5亿吨。
未来我国玉米进口可能继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玉米供求趋紧,今后将进一步趋紧,产需缺口还将扩大,进口可能继续有所增加并成为常态,但大规模进口并冲击国内产业的可能性不大,玉米更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预计2020年我国玉米进口将在1000万吨左右,高于720万吨的进口配额,但占国内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仍较低,在5%左右。
国内玉米价格将稳中有升
我国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虽明显提高,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国际市场频繁波动、大起大落的情况不同,国内玉米市场在关税配额管理、国家收储政策等因素作用下,表现相对稳定,价格总体呈稳中有升态势,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国际价格。
未来国家仍将扶持玉米产业发展,在生产扶持、收购、市场调控等方面将有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生产成本将继续上升,预计未来国内玉米市场仍将保持基本稳定,价格呈稳中有升态势。
政策建议
玉米已成为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应从发展生产、抑制深加工消费、加强调控等多方面入手,为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坚持基本自给方针,确保国内产业安全。适量进口但不依赖进口,将玉米自给率控制在95%左右。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玉米生产持续发展。全面加强以提高单产为核心的玉米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培育优良品种,建立完善关键技术推广补贴机制,集成推广增加密度、提高收获成熟度、覆膜种植、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
坚持进口配额管理,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好进口时机和节奏,防止逆向调节。进一步完善临时收储政策,合理制定收储价格,完善实施细则。研究出台玉米最低收购价,可先在东北地区执行。
继续加强调控,防止玉米深加工业过快增长。通过税收、环保等措施合理调节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进一步明确生物质燃料发展以非粮为主的原则,确保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消费规模不再增长,并严格控制在国家核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