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季节,捞起一网网欢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以下简称“对虾”),空港经济区地都镇的水产养殖户笑弯了腰:“养特色对虾比种植普通作物收益高!”去年以来,地都镇积极实施农业“一镇一品”工程,加快对虾养殖业发展。去年,该镇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建设基地工程、配套供电设施、购置机械等生产设备。目前该镇对虾养殖面积达1.7万多亩,水产养殖户达1200多户,去年全镇水产养殖总产量约1.1万吨,总产值约2亿元。
对虾养殖效益高
地都镇农户发展对虾养殖业已有近20年历史,该镇农户养殖的对虾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据当地农户介绍,对虾的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对虾纯养。这种方式能针对性地进行养殖,减少饲料浪费,避免幼虾被其他鱼类吞食,增加对虾活动空间,提高水产产量。但缺点是对虾发病率高,不同季节的鱼塘利用率低,生产成本较大。另一种方式是采用鱼虾混养。利用这种养殖方式,鱼类可以捕食生病和体弱的对虾,对虾又可以吃掉喂饲鱼类时产生的残饵,既提高了水体洁净度,又能废物利用,提高水产效益。但对虾的活动空间减少,部分幼虾会被吞食,产量相对偏低。目前,该镇绝大多数农户都采用鱼虾混养方式,给农户带来不菲的收入,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亩产年纯收入为2000~5000元,是以前单纯种田或养鱼收入的5~10倍,同时又增加了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以前农户承包池塘养鱼1亩地租金是300多元,如今农户承包池塘养虾1亩地租金是3000元,土地效益增值近10倍。此外,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催生了一条对虾养殖、收购、销售(包括养殖设备)、技术服务等的产业链,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因势利导壮大特色产业
去年以来,地都镇因势利导,引导各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水产养殖基地配套设施,扩大对虾养殖规模,并成立了枫港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以个体养殖为主体,区域连片、专业合作一体化经营,科学饲养的产业化模式。同时充分发挥龙头农户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水产养殖户,把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提高本地养殖水平和竞争力。此外,该镇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目前,该镇已有30个对虾收购网点,专门从事对虾收购、加工、包装和贮运,年收购对虾约1万吨,从而推进了全镇水产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使水产养殖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大投入促农户增收
“地都的对虾养殖有一定的基础,我们将加大力度抓好‘一镇一品’工程示范镇建设,力促对虾养殖业上新台阶。”地都镇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年地都镇将重点抓好几项工作,加快对虾养殖这一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对虾养殖面积2000多亩,使全镇水产养殖基地更具规模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展内河清淤整治,完善、疏通排灌系统,为农户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积极申报对虾养殖基地无公害产品认证,规范农户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种苗、饲料、农药及销售等行为,提高养殖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进一步提高对虾产品的竞争力;建设对虾种苗繁育基地,引种推广对虾新品种,提高对虾产量和质量,促进对虾养殖业发展;加强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培训,举办对虾养殖技术培训班,计划培训养殖户2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