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是名闻遐迩的“银杏之乡”,古银杏、银杏定植数、银杏产量、银杏品质均居全国之冠,享有华夏“银杏第一市”美誉。9月份即将迎来银杏的成熟季节,然而记者近期在泰兴采访却发现,曾经显赫一时的银杏产业却成了当地无人问津、视若敝屣的“夕阳产业”。每年收获季节,银杏树上大量的成熟白果无人采摘,任风吹雨蚀,自然脱落,最终被当成垃圾清理。当地政府为振兴银杏产业禅精竭虑,但收效微乎其微。泰兴市农委副主任、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栾炳群直言不讳:泰兴振兴银杏产业道路曲折,坎坷艰难。银杏产业犹如玻璃瓶里的苍蝇,能看到光明,腾飞困难重重。 现状:黄金产业沦为“夕阳产业” 银杏,俗称白果、公孙树,为高大落叶乔木,树姿雄伟壮丽,春夏翠绿,秋冬金黄。6月底,记者来到泰兴市宣堡镇的古银杏森林公园,只见成群的银杏树横看成排竖成行,树叶层层叠叠,雨水浸透过的白果颗粒饱满,一嘟噜一串的缀满枝头,满目诱人。不过,当地银杏树农并没有即将丰收的喜悦。家住宣堡镇张河村古银杏森林公园内的张阿姨告诉人民网记者,现在银杏果成了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以前,银杏果(白果)的价格很高,一斤能卖到30多元,最高达50元,但最近几年白果价格一落千丈,一跌再跌,前年价格还在三五元一斤,去年一斤才买1.5元,只相当于高峰时期的3%。 谈到银杏的辉煌,张阿姨回想起来一脸兴奋。她说,大概1996年,银杏果的价格达到了最高,一斤售价三五十元。当时,当地小伙子找对象,女方家人首先要到男方家“实地考察”,看男方家中种植了多少银杏树。如果男方家中散种有几棵银杏树,这对姻缘就有可能成;如果男方家中是专门大面积种植银杏树的人家,那就成了女方首选的“香饽饽”。按照当时的白果价格,一棵盛果期的白果树按最高产量1000多斤计算,收入可达两三万元。那时候工业还不发达,当地农民除了种植水稻,就是指望房前屋后的白果补贴家用。 可好景不长在,2000年之后,白果价格开始下跌,到2010年,白果价格跌到了5元一斤,如今仅有1元多一斤。每到银杏收获季节,大面积种植的果农忙收摘,还需要请人帮工,赚钱微乎其微。散种银杏的人家,请人收摘还赚不回工钱。黄河村的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目前在上海打工,月薪6000元,如果请假回来收摘白果,往返的路费要200多,如果请三个人帮工,一天一人需要支付100元,收摘后再脱皮清洗需要3天时间,再加上自己的误工费,共计需要花费2000多元。可是,由于白果的售价低,出售白果的收入还没有开支多,因此他宁可白果烂在树上也不回来收摘了。因为没有收摘,到了冬季白果自然脱落坠地,地上的白果外壳腐烂,还影响了环境卫生。 记者了解到,银杏树全身是宝,不仅银杏果药用价值高,银杏树的鲜青叶也是药用原料。银杏树育苗、嫁接、苗种出售,都有很高的价值。不过,当地居民反映,现在不光银杏果不值钱,银杏树的价格也在下跌,同样,银杏的鲜青叶价格也跌到了谷底。银杏村的甄先生告诉记者,银杏的鲜青叶是制药的原料,主要提取黄酮成分。如今,鲜青叶的价格也跌到了每公斤3元,银杏树苗的价格也一跌再跌,5公分粗的银杏树一株才卖60元左右。银杏是生长缓慢的树种,即使长到5公分也需要六七年的时间,这么慢的周期,这么低的价格,对育苗者来说太不划算了。 原因之一:盲目扩种导致供需失衡 “世界银杏看中国,中国银杏看泰兴”。泰兴是名闻遐迩的“银杏之乡”,享有华夏“银杏第一市”美誉,古银杏、银杏定植数、银杏产量、银杏品质均居全国之冠,拥有百年以上银杏树6186株,200年以上的银杏树1251株,500年以上的古银杏121株,千年以上的古银杏12株,定植嫁接银杏树630万株,常年银杏产量1.5万吨,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泰兴白果”是“江苏无公害产品”,1999年被昆明世博会指定为唯一“无公害白果”,享有永久冠名权。“泰兴白果”证明商标是全国唯一的银杏证明商标,已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 泰兴银杏的头衔显赫,光环耀眼,泰兴银杏产业为何又如此低迷?谈及原因,栾炳群一脸无奈,据他介绍,银杏产业不景气的根本原因还是供求关系。1996年左右是银杏产业的鼎盛期,当地居民看到银杏产业效益高,开始大面积种植银杏苗。几年过去后,大量银杏树开始挂果,产量猛增,而且由于银杏自身的特性,很少有病虫害侵袭,遇到天气等自然灾害,也影响不到白果产量。1996年到2000年,泰兴的银杏果产量每年只有4000吨,如今泰兴年产银杏果已经达到1.5万吨,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供需关系随之逆转。 泰兴在扩大银杏种植面积,浙江、山东、贵州、广东等省的银杏基地也在增加种植面积,产量同样急速增长。不仅国内扩大种植面积,国外很多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尼等也在大面积种植银杏,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减少,出口明显萎缩。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银杏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保健品,但具体有哪些功效并不十分明确。再者,白果本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不能多吃,因此需求量难以提升。”泰州市林业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叶军介绍,通常,根据各人的体质不同,一般人一天最多吃10颗,身体体质特殊的人最多也只能吃20颗。也有人的体质不适合食用白果,即使吃两三颗也会中毒。此外,白果的保鲜也很困难。栾炳群介绍,一般情况下,白果需要低温冷藏,温度在0到5度之间,一般家庭大量储藏不方便。 原因之二:深加工能力不足难以消化产量 据栾炳群介绍,90年代中期白果价格很高的时候,白果深加工很少,一般直接供应市场。现在虽然地方政府加大了深加工的鼓励力度,并且出现了不少银杏深加工企业,但由于需要不足,深加工也难以消化产量。在深加工上,银杏自身的特殊性,很多产品受到限制,不适合深加工。比如,白果深加工制油,就是不适合的,本身,白果是含淀粉高的食物,出油率很低。 据介绍,“中国银杏第一镇”的宣堡镇早在1994年就创办了银杏生物制品企业,利用银杏叶提取黄酮。该镇还通过招商,引进浙江私营业主许公平兄弟3人,自带技术与资金创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黄酮经权威机构检测达到国际标准。企业年收购银杏叶700吨,仅此一项,直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300万元。该公司还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利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银杏健心胶囊,目前已销往北京、四川、东北、浙江等地。2008年就可消化银杏叶2500吨。 江苏河海集团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攻关,从白果中成功提炼出的被誉为“液体黄金”的银杏油。为了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他们投资百万元建起了国内首条银杏果油生产线,所产银杏果油市价每公斤卖到3000元。江苏华尔康药业有限公司去年投入近亿元,与中科院合作,研发银杏胶囊,年消耗银杏干果1500多吨。 不过,栾炳群坦言,泰兴虽有银杏加工企业10来家,40多个品种,但大多为作坊式经营,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较弱。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效益低下,每年消耗本地银杏仅4000吨左右,并不能带动银杏深加工产业的繁荣。 规划:振兴银杏产业任重道远 据栾炳群介绍,一直以来,泰兴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银杏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也在深加工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收效并不明显。栾炳群称,泰兴市政府近期又出台了振兴银杏产业的总规划,思路是规划引领、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科技支撑、品牌整合。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老百姓对白果的认知度,扩大影响。他们建设了全国最大银杏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展示展览中心,采用网上网下、点面结合,搞展示展销活动,还举办银杏节,让更多的人了解银杏,消费银杏。 其次加快研发力度,提升深加工产品层次。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与科研院所、院校的合作,围绕银杏果、花、材、叶外种皮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自主创新研制开发银杏产品。强化银杏产业招商,吸引社会资金聚集发展银杏产业,立足大项目、新产品的开发和引进,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 第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制定各种优惠措施,扶持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银杏产业。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银杏宣传、市场开拓、品牌申报和保护、重大开发项目扶持和考核奖励等。 泰州市林业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叶军坦言,银杏产业的萎靡,主要是缺少市场需求。振兴银杏产业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事,更是要拿到全国层面来考量,泰州、泰兴为此做了不少的努力,但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银杏曾经是泰兴市的城市名片,如何擦亮这张名片,重振银杏产业,泰州和泰兴市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