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能过剩 产区销势疲软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最近发布的中国茶叶2014形势预测报告,今年我国的茶叶总产量将达到19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产8%左右,同时茶叶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但在稳步发展中,由于行业内普遍存在盲目乐观情绪,目前各主要产茶省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产业政策上依旧鼓励茶叶种植,大力发展茶园面积,导致茶业产能严重过剩,卖茶难现象将逐渐显现。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预测,今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依旧大幅度增加,仅贵州省的茶叶种植面积就已达到600万亩,首超云南省,跃居全国第一。但受宏观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高档名优茶销售前景不容乐观。除云南普洱茶和福鼎白茶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外,其他高档名优茶价格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间。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全国主要产茶区的调查,浙江市场前期慢热,后期交易温和,早茶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安徽高档名优绿茶,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价格降幅在15%左右,中低端大宗春茶价格与去年持平。对北、上、广等主要销售区的调查显示,今年入春以来,整个茶叶市场呈现疲软态势,高端礼品茶销售明显下降。同时,随着CPI指数攀升,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持续加大,毛茶价格持续走低,导致部分地区茶农弃采茶叶,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挫伤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高档名优遇冷 中低端量价有升 相关信息显示,去年以来,高端茶叶市场持续低迷,受市场需求不振影响,大量高端礼品茶积压,一些茶叶专卖店营业利润下降了近1/3,10多年高速发展的茶叶市场出现波动。据了解,目前许多经营高端茶叶的商家因此打起了折扣降价的促销战,还有的茶商采用减量降价的方法吸引中低档消费者,也有茶商干脆转战中低档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茶叶市场价格完全自由放开,由生产者自行决定,而由于茶叶价格受工艺、产量、天气等因素波动幅度大,市场没有统一的价格参照标准,中国茶业经历了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出现了泡沫现象。从茶叶本身的农产品、食品和消费品的属性来说,售价几千元乃至近万元的精品茶叶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茶叶价格就有点虚高了。目前茶叶市场有一部分高端茶的市场价格和实际价值偏离太远,已经严重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买者不喝, 喝者不买”是高端茶市场的一贯现象,高端茶叶消费很大部分靠礼品消费带动,在“文化”和“礼品”双重宣传刺激之下,茶叶市场出现了“越贵越买”的怪现象。 而去年以来,由于政府遏制“三公”消费,高端礼盒滞销,单位团购锐减,高端茶销售遇冷且价格下降。不少茶商为迎合消费市场的变化,更多地看重散客的需求,开始在包装上走平民路线,简式包装的中低端茶叶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目前,在中低端茶叶市场,销量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同时,受当前茶叶的制作、运营成本高涨的影响,百元以下的低档茶售价都有所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高端茶价格的下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市场回归理性,而中低端茶叶销量和价格保持平稳增长,对未来整个茶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将是一件好事。 制定发展规划 探索解决之道 据了解,针对我国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相关人士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农业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制定政策适度控制茶叶种植面积。鼓励通过栽培、管理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茶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扶持力度,在制定政策时向此倾斜。同时应建立农资价格监控体系,一方面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上涨过快;另一方面杜绝部分不法商贩囤积农资,人为造成价格上涨。 第三,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协会,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帮助茶农拓宽茶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透明市场价格体系,向茶农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指导茶农生产适销对路的茶产品。此外通过提倡饮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宣传等促销活动来帮助茶农迅速打开茶叶销路。 第四,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引导茶叶包装向“简约包装、循环利用”的环保方向发展。 第五,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茶叶价格信息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茶叶价格变化情况,通过主流媒体进行舆论正面引导,规避天价茶炒作,使茶叶“平民化”之路得以畅通,树立茶行业的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