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 近日,由中荷专家编写的首份《中国奶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发布。鉴于我国生乳品质已大幅提高,而我国现行生乳国标已落后,中外专家建议对国标中生乳乳蛋白、细菌总数等指标重新修订。
此次由中荷两国专家共同编写的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生乳质量水平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前有了大幅提高。报告引用2008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三聚氰胺事件以前,我国规模牧场生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为3.62%和2.94%。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中200家示范规模牧场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示范牧场生乳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达到3.81%和3.13%,细菌总数和体细胞分别为20.8万个/毫升和34.5万个/毫升,比2010年降低了26.5%和5.1%。
报告指出,中国规模牧场生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5-6年内分别提高了5.3%和6.5%,带动我国生乳品质的总体上升。
该白皮书指出,我国于2010年通过并颁布的《生乳》(GB19301-2010)标准,在乳蛋白、细菌数等指标的规定上均低于1986年颁布的标准。该标准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基于中国奶牛以散养为主的养殖现状而发布的,随着我国近些年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乳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有必要考虑重新修订标准。据悉,这也是三年来,该标准再次被提及不够先进。
落后的生乳国家标准不仅影响了我国乳制品的质量,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质量的信任度。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若知道国标中主要指标落后,肯定会影响消费选择,因此,修订国标是有必要的。
乳业专家、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生乳》(GB19301-2010)标准早就应该重新修订,目前,国内很多大型乳企也都制定了严于国标的企标。但是,一方面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还在,另一方面,我国原料奶标准低,消费者的信心很难恢复,宁可选择进口产品。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乳制品行业从设备到加工,水平都大大提高,从奶源上看,企业都在自建牧场,应该说,规模化牧场越来越多,管理水平、原料奶质量水平都大幅提高,既然如此,适当提高国家标准,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消费者的需要。
资讯排行
- 国际标准 行业首批丨热烈祝贺华垦乳业集团斩获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引领驼奶安全新高度!
- 我国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发布 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长期依赖国外产品局面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春节猪肉市场需求旺盛 多方协作确保供应充足稳定
- 湖南自然原力发布“草本分子营养素”,开创中药营养应用新领域
- 新三板挂牌不足4个月 农大科技闯关北交所
- “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在京举行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 “三农”开好局 2025农业新质生产力大会即将召开
- 2025年,关注“三农”工作三大关切
- 这里的农业“会上天”“能下海”——广东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涌新潮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强调 以极端负责态度抓紧抓实渔业安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 全力以赴稳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韩俊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